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美苏争锋课后作业 人民版必修1

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美苏争锋课后作业 人民版必修1

ID:29683263

大小:8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2

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美苏争锋课后作业 人民版必修1_第1页
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美苏争锋课后作业 人民版必修1_第2页
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美苏争锋课后作业 人民版必修1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美苏争锋课后作业 人民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 美苏争锋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易中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2、43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65综合7一、选择题 1.二战结束后的冷战局面,有人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负有主要责任,以苏联为首的东方国家也有一定的责任;也有人认为,责任全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客观地说,二战后美苏由同盟关系发展成对立关系的主要原因是(  )A.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B.由两极格局的实质决定的C.美苏争霸的必然结果D.苏联的壮大影响了美国争霸解析:A 二战后,美苏反法西斯同盟的政治基础不复存在,美苏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突出表现在各个方面,导致美苏由同盟关系发展成

2、对立关系。国家的对外政策取决于国家利益。2.“事情的真相是:三四年后,欧洲对外来粮食和其他大部分来自美国主要产品的需要较它目前所能偿付的能力要大得多,因而它必须获得实质上的额外援助,否则,便得面对具有非常严重性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的危机。”为了避免“危机”,美国(  )                  A.分区占领德国B.建立北约组织C.实施“马歇尔计划”D.进行核威慑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马歇尔计划实施的原因。由必须援助,否则将面对非常严重的经济、社会与政治危机,可知美国为稳定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秩序对西欧进行了经济援助,即实施“马歇尔计划”。3

3、.美国总统杜鲁门在1947年3月12日致国会咨文中说:“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这里,美国对“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采取了什么政策(  )A.罗斯福新政B.新经济政策C.冷战政策D.“孤立主义”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认识和判断能力。从题干中的时间、人物和观点,可以判断这是杜鲁门主义,它的提出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故选C。4.观察下列两幅图,你认为图中两大组织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A.美苏“冷战”局面开始出现B.战后雅尔塔体系确立C.美苏争锋局面出现D.两极格局正式形

4、成解析:D 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排除A;雅尔塔体系确立于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和政治集团成立之前,而雅尔塔体系确立后,美苏双方已经开始明争暗斗,争夺世界霸权,排除B、C;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因此D符合题意。5.米洛万·吉拉斯在其《与斯大林谈话录》一书中有关于二战后欧洲形势的记载:“这场战争与以往有所不同。无论是哪一方占领了一块领土,都会在该地区推行自己的社会制度。”以下各项中,能为这一观点提供最佳佐证的是(  )A.北约、华约成立B.两个德国分立C.抗美援朝D.古巴导弹危机解析:B 根据题干信息“关

5、于二战后欧洲形势”“哪一方占领了一块领土,都会在该地区推行自己的社会制度”结合所学分析,材料反映的应是对德国的分区占领。6.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D.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解析:D “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

6、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但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又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结合本题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可以判断出D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 7.冷战是20世纪最重大、影响最深远的历史事件之一,冷战史研究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度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7、(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材料二 冷战为什么会发生?上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西方学术界在冷战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正统派”。进入60年代以后,美国卷入越战并触发对外政策危机和国内政治与社会动荡,西方学术界也因此发生内在分化,“修正派”挑战“正统派”,将冷战发生的责任归于美国方面。进入70年代以后,冷战初期的有关档案资料在美国等国开始解密,“后修正派”开始崛起,“后修正派”学者指出美苏两大国都对冷战的发生负有责任。进入90年代以后,美国及一些西欧国家的档案资料进一步开放,同时来自冷战“另一方”的新资料使得西方学者第一次有可能从双边乃

8、至多边视角审视冷战起源,“冷战史新研究”这一学术新潮流逐步涌起。但仍未形成定论。——陈兼、余伟民《“冷战史新研究”的源起、学术特征及其批判》等(1)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