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模块综合检测(三)(含解析)

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模块综合检测(三)(含解析)

ID:29686554

大小:11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22

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模块综合检测(三)(含解析)_第1页
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模块综合检测(三)(含解析)_第2页
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模块综合检测(三)(含解析)_第3页
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模块综合检测(三)(含解析)_第4页
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模块综合检测(三)(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模块综合检测(三)(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模块综合检测(三)(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北京海淀区模拟)2012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简称“两会”。“两会”中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都是(  )A.通过选民选举其成员B.国家权力机关C.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组织D.实践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途径解析:选D 政协委员是推荐产生的,A项错误;政协不是权力机关,拥有参政议政的权力,但是,没有决策权,B项错误;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只有全国人大,C项也是错误的。2.(2012·江苏高考)1969年5月11

2、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解析:选C 1969年之后我国长期不向国内外借债,联系当时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时期,说明国家受“左”的思想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解放了思想,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国家政策也随之作出了改变。3.右图是1920年元旦孙中山写给中国国民党人的勉词

3、:“唤起民众,导之以奋斗;实现革命,继之以努力。”这表明孙中山(  )A.改变了革命的奋斗目标B.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C.对中国革命力量的认识发生了变化D.认为国民党已成为代表工农大众的政党解析:选C 解答本题既要注意材料中的时间“1920年元旦”,又要明确备选项的说法是否符合史实。A项与史实不符,故可排除;当时孙中山还没有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故可排除B项;D项说法错误,故可排除;“唤起民众”说明孙中山认识到了工农群众力量的重要性,与C项表述一致。4.邓小平理论是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集中全党、全国人民智慧

4、的基础上创立的。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性主要体现在(  )A.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B.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的结合C.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D.满足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解析:选C 注意本题强调的是“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性”的表现。C项是邓小平理论独有的。5.(2012·安徽示范高中联考)比较分析下图,从中能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A.经济大危机对整个世界打击很大B.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C.罗斯福新政使美国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一D.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解析:选B 经济危机打击的是资本主义世界,对苏联的影

5、响有限,A项错误;1937年欧洲主要国家工业总产值的排名是苏联、德国、英国、法国,苏联处于第一位,B项正确。19世纪末美国的工业产值已经居世界第一,C项错误;材料中苏联取得的成就主要是斯大林体制带来的,不是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结果,D项错误。6.(2012·深圳调研)“我们生产的某些农产品数量已经超过了我们的消费能力。国际市场疲软使得外销也很困难。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不要再生产那么多东西了。”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段话应为下面何者所言(  )A.列宁     B.罗斯福C.邓小平D.斯大林解析:选B 工业革命以后,人类经济危机的表现从产品“短缺”演变为产品

6、“过剩”,这是工业革命带来的新问题,列宁、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和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都属于农产品“短缺”,不是“过剩”。7.(2012·三明质检)下图是《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美国股市走势图》。其中导致1933~1937年股市呈上扬趋势的主要原因是成功运用了(  )A.重商主义理论B.自由主义经济理论C.凯恩斯主义理论D.货币学派理论解析:选C A项是资本主义萌芽至工业革命之前的经济理论,B项是工业革命至罗斯福新政前的经济理论,C项是罗斯福新政至二战后的经济理论,D项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诞生的经济理论。8.(2012·安徽六校联考)下图为20世纪50

7、年代末苏联的一幅题为“推广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的宣传画。当时的苏联(  )A.调整农业政策,促进农业市场化B.调整农业政策,实现农业集体化C.农业经济改革,增加粮食生产量D.农业经济改革,支持工业化建设解析:选C 从题目中的时间信息可知,图片反映了赫鲁晓夫推行的“玉米运动”。赫鲁晓夫推行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政策,以提高粮食产量。9.(2012·泉州模拟)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研究员布拉德-塞泽尔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全球化几乎就是美国化的代名词。能够为该观点提供的依据包括(  )①控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②成为世界银行的最大股东 ③推动缔结《

8、关贸总协定》 ④推动西欧各国的一体化进程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选C 所谓“全球化是美国化的代名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