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实验16 传感器的简单应用课时作业 人教版

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实验16 传感器的简单应用课时作业 人教版

ID:29697140

大小:10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2

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实验16 传感器的简单应用课时作业 人教版_第1页
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实验16 传感器的简单应用课时作业 人教版_第2页
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实验16 传感器的简单应用课时作业 人教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实验16 传感器的简单应用课时作业 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4届高考物理(大纲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实验16传感器的简单应用1.传感器担负着信息采集的任务,它常常是(  )A.将力学量(如形变量)转变成电学量B.将热学量转变成电学量C.将光学量转变成电学量D.将电学量转变成力学量解析:选ABC.传感器是将所感受到的不便于测量的物理量(如力、热、光、声等)转换成便于测量的物理量(一般是电学量)的一类元件.故选项A、B、C对、选项D错.2.用遥控器调换电视频道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传感器把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过程.下列利用这类传感器的是(  )A.红外报警装置B.走廊照明灯的声控开关C.自动洗衣机中的压力传感装置D.电饭煲中控制加热和保温的温控

2、器解析:选A.A项为光电传感器,B项为声电传感器,C项为力电传感器,D项为热电传感器.3.(2013·上饶四校联考)如图是电熨斗的结构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双金属片上层金属的膨胀系数小于下层金属B.常温下,上下触点接触;温度过高时,双金属片发生弯曲使上下触点分离C.需要较高温度熨烫时,要调节调温旋钮,使升降螺丝下移并推动弹性铜片下移D.双金属片温度传感器的作用是控制电路的通断解析:选BCD.由电路可知:温度过高时,双金属片发生弯曲使上下触点分离,因此双金属片上层金属的膨胀系数应大于下层金属,A错、B对;需要较高温度熨烫时,要调节调温旋钮,双金属片虽发生弯曲也不使触点分离,应

3、使升降螺丝下移并推动弹性铜片下移,C对;利用双金属片热胀冷缩是控制电路的通断,D对.4.电容式传感器是用来将各种非电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装置.由于电容器的电容C取决于极板正对面积S、极板间距离d以及极板间的介电常数这几个因素,当某一物理量发生变化时就能引起上述某个因素的变化,从而又可推出另一个物理量的变化,如图是四种电容式传感器的示意图,关于这四个传感器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的传感器可以用来测量角度B.乙图的传感器可以用来测量液面的高度C.丙图的传感器可以用来测量压力D.丁图的传感器可以用来测量速度解析:选ABC.甲、乙、丙中的电容器的电容分别与θ、h、F有关,均能测量

4、对应的物理量,而丁中的电容与s有关,丁只能测量位移s,故正确答案是ABC.5.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恒定,L为小灯泡,R为光敏电阻,D为发光二极管(电流越大,发出的光越强),且R与D相距很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滑动触头P向左移动时,L消耗的功率增大B.当滑动触头P向左移动时,L消耗的功率减小C.当滑动触头P向右移动时,L消耗的功率可能不变D.无论怎样移动触头,L消耗的功率都不变解析:选A.触头P左移,使其电阻减小,流过二极管的电流增大,从而发光增强,使光敏电阻R减小,最终达到增大流过灯泡的电流的效果.6.传感器是把非电学量(如速度、温度、压力等)的变化转换成

5、电学量的变化的一种元件,在自动控制中有着相当广泛的应用.有一种测量人的体重的电子秤,其测量部分的原理图如图中的虚线框所示,它主要由压力传感器R(电阻值会随所受压力大小发生变化的可变电阻)、显示体重大小的仪表A(实质是理想的电流表)组成.压力传感器表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1×107Pa,且已知压力传感器R的电阻与所受压力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设踏板和压杆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接通电源后,压力传感器两端的电压恒为4.8V,取g=10m/s2.请回答:压力F/N0250500750100012501500…电阻R/Ω300270240210180150120…(1)该秤零起点(即踏板空载时)的刻度

6、线应标在电流表刻度盘________A处.(2)如果某人站在该秤踏板上,电流表刻度盘的示数为20mA,则这个人的体重是________kg.解析:(1)由图表知,踏板空载时,压力传感器电阻R=300Ω,此时A中电流I==A=1.6×10-2A.(2)当电流I=20mA=20×10-3A时,压力传感器的电阻R==Ω=240Ω,对应表格中,这个人的质量为50kg.答案:(1)1.6×10-2 (2)5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