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语文总复习 活页作业5 散文阅读 新人教版

2014高考语文总复习 活页作业5 散文阅读 新人教版

ID:29703631

大小:534.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22

2014高考语文总复习 活页作业5 散文阅读 新人教版_第1页
2014高考语文总复习 活页作业5 散文阅读 新人教版_第2页
2014高考语文总复习 活页作业5 散文阅读 新人教版_第3页
2014高考语文总复习 活页作业5 散文阅读 新人教版_第4页
2014高考语文总复习 活页作业5 散文阅读 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4高考语文总复习 活页作业5 散文阅读 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优化指导】2014高考语文总复习活页作业5散文阅读新人教版建议用时100分钟满分100分实际用时得分一、(2013·南昌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草堂·诗魂细雨蒙蒙,落叶飘飘。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北征》《三别》《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

3、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

4、两项是(5分)(  )A.杜甫出身奉儒守官世家,少有用世之心,但肃宗即位后,难有作为,大志落空,于是他的诗歌充满对统治阶级的憎恨,在《天末怀李白》中就写到“文章憎命达”。B.作者借用顾复初的对联抒发参观杜甫草堂的感慨,择取杜甫著名诗句阐述诗人的理想与情怀,引用贴切,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C.围绕“文章憎命达”这一中心,文章深入探讨了伟大诗人杜甫《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的历史意义。D.文章以写景和交代游踪开始,接着点明主旨,然后分别从草堂引发的观感、杜甫人生艺术道路两个方面展开叙述,最后以写景和交代游踪作结,结构完整,中心突出。E.文章用“如

5、长河激浪,深潭照物”形容杜甫诗歌波澜壮阔、想像奇特的浪漫色彩,用“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形容杜甫诗歌超越时空的现实意义。解析:A项的问题在于“充满对统治阶级的憎恨”表达不准。C项的问题也在于概括有不是浪漫主义手法。答案:BD2.根据文意,分析“细雨”一词在①、④、⑦三段中的作用。(6分)答案:①细雨:交待天气状况,营造沉闷气氛;④细雨:烘托参观草堂时的心情,为下文写杜甫的人生作铺垫;⑦细雨: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3.(1)为什么说杜甫草堂是一段历史的观象台?(3分)(2)根据文意概括回答杜甫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答案:(1)无论是杜甫来到草堂的原因,还是他寓居草堂之时所

6、写诗歌所反映的内容,都是盛唐走向中唐那段历史的缩影。由杜甫草堂不仅能看出大诗人杜甫生活的剪影,也能从杜甫这个典型个人身上看出那个时代的状况,所以说杜甫草堂是一段历史的观象台。(2)①杜甫用诗歌真实再现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②从侧面让世人了解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③赋予了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④展现了中国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四点答对三点即可)4.文中第四段最后一个句子“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该如何理解?除了杜甫你还能举出一个历史上文人的成就与命运上具有悖反的例子吗?(8分)答案:①所谓文章憎命达,指人的才能受到他的坎坷命运的刺激而

7、产生的,没有坎坷的命运,他或许也就没有那么高的成就。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人才空有济世之才与用世之志,却仕途坎坷,命运凄凉,无用武之地(4分)。②如屈原,满怀对楚王的赤胆忠心,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最终抱石沉江。蒲松龄,一生写了一部《聊斋志异》,却连个县官都当不上。郑板桥,一个名气超大却很失意的文人。还有苏轼、李白、柳宗元、白居易等(4分)。二、(2013·琼海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