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2)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2)

ID:29724399

大小:14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2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2)_第1页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2)_第2页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2)_第3页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2)_第4页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2)_第5页
资源描述: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宝石学校活页课时教案高中必修2教案第5页共5页宝石学校活页课时教案(首页)班级:高一年级科目:数学周次教学时间2011年12月日月教案序号课题1-5-1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课型新授教学目标(识记、理解应用、分析、创见)知识目标:理解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熟练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能力目标:会用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求解两平行线距离;情感目标:认识事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难点: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理解与应用.教学方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教学反馈板书设计1-5-

2、1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1.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为:2、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已知两条平行线直线和的一般式方程为:,:,则与的距离为5宝石学校活页课时教案高中必修2教案第5页共5页一、情境设置,导入新课:前面几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学习了两直线的平行或垂直的充要条件,两直线的夹角公式,两直线的交点问题,两点间的距离公式。逐步熟悉了利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思想方法.这一节,我们将研究怎样由点的坐标和直线的方程直接求点P到直线的距离。用POWERPOINT打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直线,进行移动,使学生回顾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且在直

3、线上取两点,让学生指出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复习前面所学。要求学生思考一直线上的计算?能否用两点间距离公式进行推导?两条直线方程如下:二、讲解新课:1.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为:2、探究(1)提出问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已知某点P的坐标为,直线=0或B=0时,以上公式,怎样用点的坐标和直线的方程直接求点P到直线的距离呢?学生自由讨论。(2)数行结合,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学生已有了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即由点P到直线的距离d是点P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这里体现了“画归”思想方法,把一个新问题转化为一个曾今解决过的问题

4、,一个自己熟悉的问题。画出图形,分析任务,理清思路,解决问题。方案一:设点P到直线的垂线段为PQ,垂足为Q,由PQ⊥可知,直线PQ的斜率为(A≠0),根据点斜式写出直线PQ的方程,并由与PQ的方程求出点Q的坐标;由此根据两点距离公式求出|PQ|,得到点P到直线的距离为d此方法虽思路自然,但运算较繁.下面我们探讨别一种方法方案二:设A≠0,B≠0,这时与轴、轴都相交,过点P作轴的平行线,交于点;作轴的平行线,交于点,5宝石学校活页课时教案高中必修2教案第5页共5页由得.所以,|PR|=||=|PS|=||=|RS|=×||由三

5、角形面积公式可知:·|RS|=|PR|·|PS|所以可证明,当A=0时仍适用这个过程比较繁琐,但同时也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意志品质等方面得到了提高。3.例题应用,解决问题。例1求点P=(-1,2)到直线3x=2的距离。解:d=例2已知点A(1,3),B(3,1),C(-1,0),求三角形ABC的面积。解:设AB边上的高为h,则S=,AB边上的高h就是点C到AB的距离。AB边所在直线方程为即x+y-4=0。点C到X+Y-4=0的距离为h,h=,因此,S=5宝石学校活页课时教案高中必修2教案第5页共5页通过这两道简单的例题,使学

6、生能够进一步对点到直线的距离理解应用,能逐步体会用代数运算解决几何问题的优越性。同步练习:114页第1,2题。4.拓展延伸,评价反思。(1)应用推导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已知两条平行线直线和的一般式方程为:,:,则与的距离为证明:设是直线上任一点,则点P0到直线的距离为又即,∴d=例3求两平行线:,:,所以点P到的距离等于与的距离.于是解法二:∥又.由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得四、课堂练习:1,已知一直线被两平行线3x+4y-7=0与3x+4y+8=0所截线段长为3。且该直线过点(2,3),求该直线方程。五、小结: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7、的推导过程,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能把求两平行线的距离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六、课后作业:13.求点P(2,-1)到直线2+3-3=0的距离.5宝石学校活页课时教案高中必修2教案第5页共5页14.已知点A(,6)到直线3-4=2的距离d=4,求的值:15.已知两条平行线直线和的一般式方程为:,:,则与的距离为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