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底蕴 高考作文的新追求

文化底蕴 高考作文的新追求

ID:29804057

大小:57.5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3

文化底蕴 高考作文的新追求_第1页
文化底蕴 高考作文的新追求_第2页
文化底蕴 高考作文的新追求_第3页
资源描述:

《文化底蕴 高考作文的新追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化底蕴高考作文的新追求浙江省慈溪市慈吉中学(315300)蒋云忠一篇有文化底蕴的作文,肯定会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从而获得高分。因为有文化底蕴的作文能透过一般的叙事写景,谈古论今,能反映出不同国家、民族、地区、行业等的某种历史文化传统、氛围、特征、风格,显示出考生的文化积淀、学识素养等等。浙江省2006年高考满分作文《栖息江南》有这么一段。江南,是你心灵栖息的地方。古往今来多少人在这里寻找到了生命的归宿。传奇女子三毛,浪迹天涯几十年,头发上沾的什么风都有的她,一来到江南便哭了,像见到了亲切的老祖母,她终于找到了生命中可以

2、停歇心灵的地方。江南巨贾沈万三,历经商场的风风雨雨,最后仍是定居在周庄的水边,不再争名逐利。还有不留名的文人隐士,或许他们也曾想金榜题名,仕途得意。然而日复一日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终是使他们累了,于是他们打点行囊。到了江南,终老于斯。文章通过对传奇女子三毛,江南巨贾沈万三,不留名的文人隐士,文化古镇周庄的描写,就有了沉甸甸的文化感。有了这样的文化感怎能不让在文化大省中生活的阅卷老师心动呢?这里先解释一下“文化”和“底蕴”两个概念。所谓“文化”,按《现代汉语词典》,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

3、和,特指精神财富”,②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之意;所谓“底蕴”,按《现代汉语词典》,有“详细的内容”之意。因此,有“文化底蕴”的作文,一来自文章的内容,二来自文章的形式(主要是语言)。  从文章内容看,主要有。    善引名言或历史故事 在作文中,根据作文主旨,按照一定的线索或顺序,选取较多的较集中的历史文化名人的言论或事情,以此显示作者丰厚的文化积淀。我们说的“积淀”,是指考生将长期的大量的阅读、思考所积累的素材内化为自己的智慧的一部分,在写作时自然地涌出,贴切地组合。是一种自然融合,是考生自身思想、情感的一部分

4、,不可分割。上海高考满分作文《面对大海》,再如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灵魂的膜拜》。2006高考优秀作文《北京的符号——老舍与北京》有这样一段的描写:“ 我看见祥子手里拨弄着现洋,心中盘算着买车,嘴里念叨着自己的小九九,身旁老北京洋车黑漆漆的车身、亮晶晶的瓦圈,闪着光;我看见王顺发忙着擦桌子码茶碗招呼客人,手里拎着老北京的大茶壶,壶嘴徐徐吐着水雾;我看见祁家正房的清水脊子旁石榴正红,天井的八仙桌上老北京的兔儿爷昂首挺胸,老太爷微笑点头;我看见沙子龙直视徒众一言不发,心中暗道:“不传!不传!”,堂前老北京那只镖局长枪,静静

5、倚立墙角,与主人遥相呼应……这是老舍的文学,这是北京的文化,也是考生的文化。    新解历史故事、人物或经典著作,翻出新意运用文化的眼光,对事物作详细、周密的观察与评判,或者对相应的人和事发表与传统看法一致却又包含个人认识的见解,或者,对相应的人和事发表与传统看法不一致个人的独特见解。也就是说,对经典著作、传统事物等做出一种比较理性的审视,得出与时俱进的个人的独特见解。比如说大家非常熟悉的《赤兔之死》就是这样的一篇作文。高考作文《题乌江亭》也是。2006年江苏省优秀作文《人与路》的“史载,玄奘西行,大多孤身一人。《西游记

6、》中的三徒弟,在我眼中,是玄奘精神的三个侧面:悟空--开路者的勇敢;八戒--行路者的坚持;沙僧--寂寞者的隐忍”就是一个经典的著作新解。专家是这样评点这篇文章的:此文观点新颖独到,论说分合自如,是一篇情、理、趣、彩天然融合的优秀议论文。作者把悟空、八戒、沙僧作为唐僧性格的三个侧面来写,极其深刻地揭示了“取经之路”所凝聚的人类精神光彩,令人抚卷沉吟。即使放置到《西游记》研究领域,此文也颇具个性。全文逻辑谨严,一气呵成,时有闪光妙句。(骆冬青语)福建高考优秀作文《箭锋上的友情》有异曲同工之妙。考生用“浑厚的阅读功底和心思奇巧

7、的想象”实现了一种对文本阅读颠覆式的“创新”。   故事新编,借古讽今运用文化的眼光看待社会现实生活,辨别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表达作者的爱与憎、褒与贬,也就是要表达考生自己对社会现实生活的个人的独特见解。这一点与上一点所不同的是:上一点侧重在对历史故事、人物或经典著作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说是就事论事;这一点是对社会现实生活表达自己的观点,只不过是用传统的历史的文化观点来审视社会现实生活,褒扬好人好事,鞭打恶人恶事。因此要学会更多地关注社会、关注人生,运用理性去评判,借以使人警醒。这类作文更多的是带有批判性。如2003

8、年高考作文《孙悟空下岗记》、《韩非子的悲哀》,再如《相逢是一种偶遇——现代西游记》。2006河北高考满分作文《祭乌鸦文》讽刺了当今东施效颦的可笑。弟不幸闻其遭际,念之不胜悲恸。鸦兄尝学歌于桂枝,如何又闹出了东施效颦的故事?况君英明一世,奈何糊涂至此?而今落入人手,弟不悉尔生死沉浮,故聊作文一篇,生则驱邪,死则谢后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