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 t 636.4-2007 无公害杏鲍菇 第4部分 栽培技术规程

db33 t 636.4-2007 无公害杏鲍菇 第4部分 栽培技术规程

ID:29910556

大小:6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24

db33 t 636.4-2007 无公害杏鲍菇 第4部分 栽培技术规程_第1页
db33 t 636.4-2007 无公害杏鲍菇 第4部分 栽培技术规程_第2页
db33 t 636.4-2007 无公害杏鲍菇 第4部分 栽培技术规程_第3页
db33 t 636.4-2007 无公害杏鲍菇 第4部分 栽培技术规程_第4页
db33 t 636.4-2007 无公害杏鲍菇 第4部分 栽培技术规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db33 t 636.4-2007 无公害杏鲍菇 第4部分 栽培技术规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DB33/T××××—2006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2007-05-16实施2007-04-16发布无公害杏鲍菇第4部分:栽培技术规程Non-environmentalpollutionpleurotuseryngiiPart4:PracticespecificationforcultivationtechnologyDB33/T636.4—2007DB33浙江省地方标准ICS67.080.20B391DB33/T636.4—2007前言DB33/636-2007《无公害杏鲍菇》分为:——第1部分:产地环境;——

2、第2部分:菌种;——第3部分:原辅材料;——第4部分:栽培技术规程;——第5部分:质量安全要求。本部分是DB33/636-2007的第4部分。本部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磐安县人民政府食用菌生产办公室、磐安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强、吕先真、应文立、方正燕、陈有兴、杨海鸥、潘娟莺。IDB33/T636.4—2007无公害杏鲍菇第4部分:栽培技术规程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无公害杏鲍菇栽培的术语和定义、生产准备、菌棒生产、田间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本部分适用于自然气候袋料栽培的无公害杏鲍

3、菇生产管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 高棚层架栽培将杏鲍菇菌棒平置于多层菇棚内层架上,通过割袋出菇的栽培模式。3.2 荫棚平铺式栽培将杏鲍菇菌棒斜置于菇棚内畦面,通过接种口出菇的栽培模式。4 生

4、产准备4.1 菌棒制作季节自然气候栽培宜安排在9月上旬~10月上旬开始制作菌棒(视温度不同而适当调整)。设施控温栽培可全年进行。4.2 场地整理平整场地,清除杂物,修建蓄水池,安装喷灌设施;栽培场的周围开挖排水沟(即操作道),沟宽×沟深以30cm×50cm为宜。4.3 搭建菇棚4.3.1 层架栽培高棚南北走向为宜,棚高2.5m~3.0m,内棚高1.8m~2.0m,分成4层~5层,底层距离地面20cm以上,操作道宽0.6m~0.7m,层宽0.45m(单边操作)~0.9m(双边操作),遮荫度50%~80%。4.3.2 

5、平铺式栽培荫棚南北走向为宜,棚高2.2m~2.5m,畦宽1.0m~1.1m,操作道宽0.5m~0.7m,长15m~20m。5 菌棒生产工艺5.1 工艺流程5DB33/T636.4—2007备料(各种原辅培养料、工具等)→配料→干拌→湿拌→装袋→扎口→灭菌→冷却→接种→培养管理。1.1 培养料推荐配方a)棉籽壳37%,杂木屑36%,麦麸25%,石膏1%,碳酸钙或石灰1%;b)棉籽壳50%,杂木屑25%,麦麸20%,玉米粉3%,石膏1%,碳酸钙或石灰1%;c)芒秆45%,杂木屑30%,麦麸20%,玉米粉4%,石膏或碳酸

6、钙1%。1.2 含水量含水量57%~60%,以手攥时指缝含水但不滴落为度。1.3 配料按生产数量和配方中原辅材料的比例称量。1.4 干拌在加水之前充分搅拌2次~3次。1.5 湿拌按用水量加入料内,搅拌均匀。1.6 装袋1.6.1 设备使用专用装袋机装袋。装袋应松紧适度,以手抓无明显凹形为度。1.6.2 筒袋规格宜采用12cm×50cm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膜筒袋,厚度0.045mm~0.055mm;或17cm×33cm的高压高密度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膜筒袋,厚度0.045mm~0.055mm。1.6.3 菌棒湿重12

7、cm×50cm筒袋单个菌棒湿重1.1㎏~1.2㎏;17cm×33cm筒袋单个菌棒湿重0.8㎏~0.9㎏。1.7 扎口扎紧袋口,套环或塞棉塞。1.8 灭菌1.8.1 常压灭菌料温达100℃后维持12h~14h。1.8.2 高压灭菌料温达0.15MPa压力、126℃维持2h。1.9 冷却在经过空气消毒的专门冷却室冷却至28℃以下。1.10 接种1.10.1 接种箱接种工艺流程接种箱空箱消毒→装箱→消毒(紫外线照射30min或气雾消毒剂熏蒸30min)→接种(每箱每次只能接同一品种)→培养室培养。1.10.2 接种室接种

8、工艺流程接种室消毒→菌种预处理→搬入筒料培养基→消毒→打穴→接种→封口→培养室培养。1.11 发菌期管理1.11.1 环境调节控制1.11.1.1 温度保持培养室内气温25℃~27℃,控制菌棒内料温低于30℃。料温超过30℃时,应采取疏散、通风等降温措施。5DB33/T636.4—20071.1.1.1 湿度空气相对湿度50%~70%。1.1.1.2 光照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