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871-2009 绿色食品 高粱生产技术规程

db51t 871-2009 绿色食品 高粱生产技术规程

ID:29915427

大小:1.99 M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25

db51t 871-2009 绿色食品 高粱生产技术规程_第1页
db51t 871-2009 绿色食品 高粱生产技术规程_第2页
db51t 871-2009 绿色食品 高粱生产技术规程_第3页
db51t 871-2009 绿色食品 高粱生产技术规程_第4页
db51t 871-2009 绿色食品 高粱生产技术规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db51t 871-2009 绿色食品 高粱生产技术规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DB51/T××××—2005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2009-03-10实施注2009-03-05发布注绿色食品高粱生产技术规程Greenfood—TechnologicalregulationsforGrainSorghumproductionDB51/T871—2009DB51四川省地方标准65.020.20B22注DB51/T871—2009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产地环境14生产技术15病虫害防治26收获2IDB51/T871—2009前言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本

2、标准由四川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闫志农、付洪、邓彬、黎新蓉、周白娟、钟顺清。IDB51/T871—2009绿色食品高粱生产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高粱的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收获。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绿色食品高粱的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4

3、404.1粮食作物种子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3 产地环境产地环境技术条件应符合NY/T391的要求。宜选择耕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土壤。4 生产技术本条款没有说明的技术措施,仍采用常用农艺措施。4.1 栽培制度4.1.1 轮作应避免重茬,与豆科和浅根系作物轮作为宜。4.1.2 间套作可与大豆、红苕等作物间套作。4.2 整地应早耕、深耕及耙细,清除残留秸杆、杂草,整平土面。4.3 选种根据当地生态条件和加工要求,选用适宜并经审定推广的优质、高产、

4、抗逆良种。种子质量符合GB4404.1规定的二级以上标准。4.4 育苗移栽4.4.1 种子处理每667m2本田备高粱种子0.3kg~0.5kg。播前晒种4h~8h,再用清水浸泡12h~24h后取出待播。4.4.2 苗床准备与播种苗床地应选背风向阳、土质偏沙、肥力中等的地块。播种前精细整地,开沟作厢。地表10cm土层温度稳定在10℃以上时,即可播种育苗。一般在3月上旬至4月中旬播种,播种时做到稀播匀播,每平方米苗床用种子6g~10g混适量泥沙撒播后,泼腐熟清粪水,盖细土1cm,然后起拱盖膜。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时匀苗、间苗,并追肥提苗1

5、次~2次。注意揭膜炼苗。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方块或肥团育苗。3DB51/T871—20091.1.1 移栽以移栽苗龄不超过30天为宜,一般杂交高粱4叶~6叶时移栽,常规高粱5叶~6叶时移栽,起苗时尽量做到多带土、少伤根。一般间套作每667m2栽植4000株~5000株,净作每667m2种植7000株~8000株,矮杆紧凑型品种及土壤肥力较低的地块适当加大密度,移栽后浇施腐熟清粪水定根。1.2 中耕培土移栽成活后结合除草进行浅中耕1次~2次,拔节后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培土壅兜。1.3 施肥肥料使用应符合NY/T394的标准,应氮、磷、钾配合

6、施用。一般每667m2施氮(N)5.0㎏~7.0㎏,施磷(P2O5)4.0㎏~5.0㎏,施钾(K2O)3.0㎏~5.0㎏。结合整地施足底肥,一般每667㎡施腐熟农家肥2000kg~3000kg,施磷(P2O5)4.0㎏~6.0㎏。追肥应轻施苗肥,重施攻杆肥,补施穗肥。2 病虫害防治2.1 主要病虫害主要病害:高粱炭疽病、黑穗病等。主要虫害:小地老虎、高粱蚜、高粱条螟、高粱粟穗螟、玉米螟等。2.2 防治原则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绿色防控”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措施。2.3 防治方法2.

7、3.1 农业防治针对当地主要病虫害,选用抗病性和适应性较强的优良品种。实行轮换种植、合理间套作。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逆性。2.3.2 物理防治播种前晒种,生长期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2.3.3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合理使用生物农药防治。2.3.4 化学防治农药的使用应符合NY/T393的规定。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与环境相容性好的农药,不同农药应交替使用,同一种农药在一个栽培期内只能使用一次。5.3.4.1黑穗病播种前,选用2%戊唑醇湿拌种剂(有效成分)按8g~12g/100kg种子拌种,拔除田间病株,集中销毁。5.3.

8、4.2炭疽病选用25%咪鲜胺10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均匀喷雾。5.3.4.3蚜虫在100株蚜量大于1000头时,每667m2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6g~8g或10%吡虫啉10g~20g兑水均匀喷施。5.3.4.4小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