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热镇痛、非甾体抗炎、抗痛风药

解热镇痛、非甾体抗炎、抗痛风药

ID:29925998

大小:14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25

解热镇痛、非甾体抗炎、抗痛风药_第1页
解热镇痛、非甾体抗炎、抗痛风药_第2页
解热镇痛、非甾体抗炎、抗痛风药_第3页
解热镇痛、非甾体抗炎、抗痛风药_第4页
解热镇痛、非甾体抗炎、抗痛风药_第5页
资源描述:

《解热镇痛、非甾体抗炎、抗痛风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非甾体抗炎药第一节解热镇痛药临床作用: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一类药物,它可以降低发热者的体温。仅对头痛、牙痛、肌肉痛、关节痛和神经痛等慢性钝痛有较好作用,对创伤性剧痛和内脏平滑肌痉挛引起的绞痛无效。一般也不易出现吗啡类药物所引起的耐受性和成瘾性。其中大多数药物还兼有抗炎作用。按化学结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1.水杨酸类(阿司匹林、贝诺酯、赖氨匹林);2.乙酰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3.吡唑酮类(安乃近)。一、水杨酸类1阿司匹林1.结构及性质:1)由于分子中含有羧基而呈弱酸性,在氢氧化钠NaOH或碳酸钠Na2CO3溶液中溶解。2)分子中具有酯键可水解,遇湿气即缓慢水解产生水

2、杨酸,水杨酸由于含有酚羟基,在空气中久置,易被氧化成一系列醌型有色物质,使阿司匹林变色。2.机制:环氧化酶(COX)的不可逆抑制剂,可以使COX发生乙酰化反应而失去活性,从而阻断前列腺素等内源性致热、致炎物质的生物合成,可解热、镇痛、抗炎。3.其它用途:可减少血小板血栓素A2的生成,起到抑制血小板凝聚和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近来发现,还具有预防结肠癌的作用。4.毒性及副作用:(水杨酸类共性)长期大量用药易出现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出血或溃疡可逆性耳聋、过敏反应和肝、肾功能损害等。2贝诺酯1.结构是阿司匹林和对乙酰氨基酚的酯化产物,是前药,体内水解生成两者起作用。2.作用机制:同阿司

3、匹林及对乙酰氨基酚,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产生镇痛抗炎和解热作用。3.代谢:生成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作用时间较阿司匹林及对乙酰氨基酚长。主要以水杨酸及对乙酰氨基酚的代谢产物自尿排出。3赖氨匹林1.结构为阿司匹林和赖氨酸形成的复盐。2.性质:遇湿、热及光不稳定。易溶于水。3.机制及用途:抑制COX,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小结: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的构效关系:1.水杨酸中的羧酸是产生抗炎活性的必要结构。如酸性降低,保留镇痛作用,抗炎作用基本消失。2.若改变苯环上的羧基和羟基的邻位关系,可使活性消失。3.分子中游离羧基的存在是引起胃黏膜刺激的主要原因,将

4、阿司匹林制成盐或酯,可减小副作用。4.水杨酸苯环的5位引入芳环(酯的对位),可使其抗炎活性增加。二、乙酰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1、结构有酰胺键、酚羟基。2.化学性质:具有酰胺键,贮藏不当可发生水解,产生对氨基酚(见下右结构)。(合成过程中也会引入对氨基酚杂质)对氨基酚毒性较大,还可进一步被氧化产生有色的氧化物质。3.代谢产物及毒性:对乙酰氨基酚的代谢产物为对肝有毒害的N-羟基衍生物,此物质还可转化成毒性代谢产物乙酰亚胺醌,N-乙酰亚胺醌有肝毒性,导致肝坏死。当过量服用时,服N-乙酰半胱氨酸解毒。4.药物相互作用:与抗凝血药同用时,可增强抗凝血作用,应调整抗凝血药的剂量。长期大量

5、与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同用时,会显著增加肾毒性。5.用途:解热镇痛,无抗炎作用。三、吡唑酮类安乃静1.是吡唑酮结构。2.为氨基比林和亚硫酸钠相结合的化合物,易溶于水,可做注射剂。3.特点:注射给药可迅速见效。4.副作用及毒性:不良反应严重,包括引起白细胞、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目前在美国等国家已经被完全禁止使用。5.可用于高热时的解热。第二节非甾体抗炎药作用机制:抑制环氧酶(COX-1,-2)。减少前列腺素合成。选择性抑制COX-2,可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临床用途:抗炎、治疗胶原组织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脊柱炎等疾病。故对

6、代表药不再一一列临床用途。一、芳基乙酸类1吲哚美辛1.结构与性质:①属于芳基乙酸类(2个C),显酸性。②含吲哚环,对光敏感。③是酰胺结构,强酸或强碱条件下水解。2.代谢:为去甲基衍生物,并可发生水解反应,代谢为去氯苯甲酰衍生物,代谢产物均无活性。3.作用特点:对缓解炎症疼痛作用明显,是最强的COX抑制剂之一。4.毒性大,如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反应,孕妇、哺乳妇女、儿童禁用。2双氯芬酸纳1。结构:芳基乙酸,有刺鼻感和引湿感;2。作用机制:除抑制COX,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和血小板的生成,还能抑制脂氧合酶,减少白三烯的生成,这种双重的抑制作用,能够避免由于单纯抑制COX而导致脂氧

7、合酶活性突增而引起的不良反应3。抗炎、解热和镇痛作用很强,不良反应少3舒磷酸1。结构为芳基乙酸2.是前药,需要在体内经肝脏代谢之后,甲基亚砜基团还原成甲硫基才产生活性。而甲硫基化合物自肾脏排泄较慢,半衰期长。因此临床使用时,起效慢,作用持久,副作用小。3.作用特点:适用于各种慢性关节炎,尤其对老年人、肾血流量有潜在不足者效果更好。4萘丁美酮1.是非酸性的前药,在十二指肠被吸收,经肝脏转化为活性产物6-甲氧基-2-萘乙酸。2.选择性作用于COX-2酶,而对胃肠道COX-1无影响,因此不良反应较小,副作用小。3.药物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