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8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指导巩固提升训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8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指导巩固提升训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

ID:29953567

大小:8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5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8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指导巩固提升训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1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8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指导巩固提升训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2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8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指导巩固提升训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3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8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指导巩固提升训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8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指导巩固提升训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8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2013·西城模拟)王韬认为:“当默深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文中的“默深先生”是指(  )A.林则徐        B.魏源C.曾国藩D.李鸿章解析:本题考查新思潮的萌发。“师长”指“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最先提出的思想主张。答案:B2.2012年10月20日中新网报道,梁启超档案拍卖引发人们的广泛争议。梁启超曾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这

2、里批评的是近代某个派别的哪一主张(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师夷长技以制夷C.军事为主,民生为辅D.祖宗之法不能变3.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取在“中体”中借用西学“移花接木”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外衣C.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解析:康有为编撰《孔子改制考》,借助孔子、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

3、合理性,目的是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外衣。答案:B4.陈独秀在《新青年》第五卷中谈及中西文化时说:“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法子,绝对是两样”,“好像水火冰炭,断断不能相容”。对此观点认识不正确的是(  )A.正确评价了传统文化的历史作用B.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C.承认文化的时代性和社会差异性D.儒家文化传统已不适应现代社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陈独秀把中西文化完全对立起来,认为两者“绝对是两样”、“断断不能相容”,这就完全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A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

4、:A5.“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  )A.戊戌变法的发生B.中华民国成立C.五四运动爆发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6.“中体西用”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的一种政治文化理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今之学者,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

5、立教之旨,考史以识我中国历代之治乱、九州之风土,涉猎子、集以通我中国之学术文章,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张之洞《劝学篇》材料二 ……在梁启超看来,“中体西用”论者所要学习的西方技艺,都是不值一提的末枝小节;相反,被他们视为“本”或“体”而不愿加以改变的……才是应该先变、大变的。——吴一泉《“中体西用”说及其历史作用》材料三 “中体西用”没有引导中华文化成功地进行转型,一方面是“中体西用”模式下的“中体”已不具有先进的凝聚核心作用,在现实中成为阻碍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障碍。……另一方面,“中体

6、”在吸收代表资本主义文化的“西用”之后,并没有实现“中体”本身的更新和发展,使中国封建文化形成一个新质的文化肌体。相反,中国文化在封建主义的故道上苟延残喘。——王艳华《从“多元一体”文化发展模式角度评析“中体西用”》(1)依据材料一指出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思想的直接目的。(2)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化两方面说明材料一中的“中学为内学”的主张。(3)概括说明材料二、三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去否定“中体西用”思想的?(4)面对当今全球化的趋势,你能从“中体西用”思想的借鉴中得到哪些有益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7、(2)主张:从政治的角度看,指维护封建制度;从文化的角度看,指固守传统文化。(3)角度:材料二:从改革内容是否有效(或是否触及根本)的角度;材料三:从改革作用能否促进社会(文化)转型的角度。(4)启示:①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中国应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②要善于将世界先进文化(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③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既不可采取妄自菲薄的态度,也不可有骄傲自大的情绪;④中国当代的改革既要符合世界发展的趋势,也要符合中国的国情。7.(2012·北京高考)下面的史料中,数字符号表示部分句

8、读的位置。其中句读错误的是(  )西人立国具有本①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②然其驯致富强具有体③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④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⑤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⑥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⑦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A.①②⑥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⑦8.(2012·海南高考)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