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6琵琶行并序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6琵琶行并序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ID:29993554

大小:149.56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25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6琵琶行并序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6琵琶行并序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6琵琶行并序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6琵琶行并序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6琵琶行并序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6琵琶行并序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琵琶行并序题岳阳楼白居易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鉴赏:这是元和十四年(819)春,白居易自江州赴忠州任刺史,经过岳阳时留下的作品。诗人几经贬谪,不堪流离漂泊之苦,所以在他描写湖光山色的风景诗中,也透露出淡淡的哀怨和对京城的眷恋之情。作品的前四句中有三句描绘了洞庭湖的宏伟阔大。首联中“漫漫”一词富于形象性,给人造成一种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印象。颔联对洞庭湖的广阔浩瀚作了进一步的具体描绘。云梦泽是古代楚地七大泽之一,方圆八、九百里。洞庭春涨,既远连云梦,傍晚夕阳返照水面之处,又距长安不远,如此

2、夸张洞庭湖壮阔的晚景,同时这句话又暗用晋明帝“日远长安近”的典故,使读者对洞庭湖之宏大有了具体可感的认识。所以这句诗表层意思是运用夸张手法,描绘洞庭晚景的壮阔,深层却寄寓着作者对京城的眷恋之情。颈联用“猿啼”“雁渡”抒发天涯沦落之感,与上文“近长安”相照应。试思水阔天长,大雁且飞渡不过,不得不频频落水休息,人又何以轻易跨越?诗的第二句“独上危楼凭曲阑”,“独”既是实写,说他一个人登楼远眺,同时也虚写他常年贬官在外,远离京城,饱尝孤独之感。这几句都是见景生情,情寓景中,前后照应,既描绘了洞庭的阔大不凡,又抒发了诗人漂泊天涯、眷念京城的痛苦。尾联说洞庭风景壮阔、优美,可以画成图,张挂在豪奢的大厅

3、里,让那些贵人们赏玩,或许可以使他们稍稍懂得猿啼雁飞、流民逐客的行旅风波之苦。从而含蓄地抒发诗人的羁旅漂泊之感和对贵人们的怨愤。1.注音湓浦(pén)  悯然(mǐn)  憔悴(qiáocuì)转徙(xǐ)  迁谪(zhé)  浔阳(xún)荻花(dí)  管弦(xián)  转轴(zhóu)遮面(zhē)  霓裳(níchánɡ)  六幺(yāo)嘈嘈(cáo)  幽咽(yè)  钿头(diàn)裂帛(bó)  虾蟆(háma)  敛容(liǎn)红绡(xiāo)  西舫(fǎnɡ)  银篦(bì)阑干(lán)  嘲哳(zhāozhā)  呕哑(ōuyā)唧唧(jī)      2.写对

4、字形间关yīnɡ(莺)语  冰泉冷sè(涩)yōu(幽)愁暗恨水jiānɡ(浆)迸◎写法领悟(1)情节曲折,波澜起伏:在“醉不成欢惨将别”的时候,便“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将情节推向另一个境界。第一次琵琶演奏已毕,“东船西舫悄无言”,似乎可以结束了,忽然又“沉吟”、“敛容”,琵琶女要诉说自己的身世了。琵琶女诉说一完,诗人便抒发自己的感慨,将自己的遭遇与琵琶女的遭遇联系起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奏一曲,乐声进入了高潮,但诗人不再作正面描写,只说其声“凄凄”,并“不似向前”,写到这里,就戛然而止。这样,既能使人感慨不已,又能使人产生意深境远的感觉。这种曲折多变的情节,使琵琶女富于

5、戏剧性的遭遇得到突出表现,她的琵琶绝技也得到了细致的描绘;而作者的心情和感慨也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2)以景物烘托感情氛围:如秋江夜别“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这种萧瑟的秋景对离情别绪是有力的烘托。“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四句描写了环境的恶劣,有力地烘托了“天涯沦落”之情。(3)叙事抒情水乳交融:本诗所叙之事(秋夜江头送客、琵琶女的悲剧命运、作者的贬谪生活)饱含的感情成分;景物的描写,气氛的烘托;人物的动作,心理的细致描写;人物以抒情方式倾诉悲怀;精当的说明和议论的巧妙穿插,“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

6、“初为《霓裳》后《六幺》”、“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等等,对于塑造琵琶女的形象,有画龙点睛之妙,也是不容忽视的。凡此种种,都使这首诗满含着抒情气息,做到了叙事与抒情的密切融合,增强了作品的感情色彩和艺术魅力。(4)形象类比,抒情言志:《琵琶行》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在中唐商业经济发达、城市畸形繁荣的生活环境里,在当时互相倾轧、仕途险恶的政治背景里,琵琶女的形象和诗人的形象,都具有其现实的典型意义。此诗用形象类比法把两人之间的悲愤情感、不幸遭遇等方面进行类比,最后融合为一,从而推出两个艺术形象都有怀才不遇、沦落天涯的感慨的结论。形象类比,抒情言志,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写法精讲古典诗

7、词塑造人物常用的四种手法。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达诗人情感、反映社会生活,是小说、散文、戏剧、诗歌等文学作品共用的手段,古典诗词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常常运用以下四种表现手法。1.比兴。如《诗经·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甚。”诗句以桑叶、斑鸠起兴,用自然现象来起兴,引出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枯落的桑叶比喻女主人公由年轻貌美到人老珠黄的变化。这些比兴手法的运用,有助于诗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