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分数与整数相乘》说

小学数学《分数与整数相乘》说

ID:29994413

大小:76.5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5

小学数学《分数与整数相乘》说_第1页
小学数学《分数与整数相乘》说_第2页
小学数学《分数与整数相乘》说_第3页
小学数学《分数与整数相乘》说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分数与整数相乘》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分数与整数相乘》说课稿 说学生情况:本班学生基础较为薄弱,许多同学对于小数与整数的乘法的掌握还存在问题,学习方式也较为单一,习惯于接受式学习,不善于独立探究与小组合作交流。针对以上情况,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作到有所突破,有所改变,以不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为度。说教材:分数与整数相乘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的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理解分数加法意义的起点。说教学方法:1、重视直观手段的使用,本节课在教学时,计划使用多媒体教学,并制作一些直观学具(如小纸条),以配合学生的学习,做到数形结合,

2、浅显易懂。2、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本节课在新知生成的关键节点上,放手让学生去探索,使学生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活动数学学习活动成功的经验。3、关注生生之间的互动,重视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间的交流反馈成为一种有益的学习资源。4、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和数学思维的训练。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知道“求几个几分之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初步理解和掌握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迁移、类推

3、、独立探究的能力和敢于尝试的精神。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说教学过程一、引入多媒体课件引入,先复习整数与小数的乘法,再引入分数乘法的学习,揭示课题——分数与整数相乘(板书)。多媒体出示例一中的长方形直条,标出长是“1”米。(学生手中准备同样的纸条)谈话:做一朵花用米的绸带,你能在长方形纸条上表示出来吗?(学生在纸条上涂色,教师同时出示课件)你能在纸条上涂色表示做3朵绸花所用的米数吗?学生操作涂色。教师巡视制导。教师问:求3朵绸花需要多少米,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求3个米的和)解决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呢?(

4、板书并配合多媒体出示)用加法算:++=用乘法算:×3谈话:我们学过求几个相同的整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求几个相同的分数的和也可以用乘法计算。二、探究1、学生尝试计算:×3谈话:那么这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能不能把分数乘整数这个新知识转化为已经学过的旧知识来进行计算呢?学生各自尝试计算。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指名汇报。学生的想法可能有:(1)因为++=,所以×3=;(2)是3个,所以3个相加是9个,是。让学生在书上填写计算过程。提问:你能说出这个算式每一步计算的根据吗?进一步启发学生:根据刚才的讨论,你认为计算×

5、3时应该怎样做?小结:计算×3=时,可以用3×3的结果做分子,积的分母仍然是10。2、出示例1第(2):小华做5朵这样的绸花,一共需要几米绸带?(1)学生尝试列式计算,并指名板演。(2)教学约分方法。谈话:分数乘法的计算结果与分数加减法一样,能约分的要约分。所不同的是,分数乘法中的约分可以在分子与整数相乘前进行。教师板书算式,示范约分方法。3、小结计算方法。谈话:比较刚才两道乘法算式的计算过程,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分数与整数相乘,可以怎样计算?(小组内交流,再指名回答)小结:分数与整数相乘,要用分数的分

6、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计算时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在算出结果。4、完成“练一练”的习题。(1)做第一题。学生各自读题、涂色,并列式计算。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共同评议。提问:你能结合这幅图说一说你列的乘法算式的意义吗?(2)做第2题。各自列式计算。指名板演,共同订正。三、练习做练习八中的1、2、(第一行的4道题)3题。四、课堂作业做练习八第2题第2行的4道题及第4、5两题。五、课堂总结提问:想一想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你还想知道什么?《分数与整数相乘教学设计》教后反思 1、本节课在教学中,如何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这

7、是一个需要今后深入探究的课题。在现在的教学中,势必越来越多地使用到多媒体教学,如何把多媒体的使用恰当地融合到数学的教学中,这是对教师执教能力的新考验。2、本节课在教学中,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于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已正确掌握,正在初步形成计算技巧。对于学生计算方法的掌握,重点不在于如何能说出计算方法,而在于熟练地使用计算方法计算相应的算式,并形成计算技能,懂得算到形成技能,还是有一段距离的。3、由于事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够了解,本课在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即让学生探究×3的时候,未能使全体学生充分地去自主探究计算方法,

8、有些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他人的探究成果,这对于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及探究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所以本人在反思如何更科学地组织学生的学习,以便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有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4、本节课在一些具体细节方面还有待于优化,比如:板书的利用。学生作业的指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