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政法干警《申论》模拟试卷及答案(一)

2013年政法干警《申论》模拟试卷及答案(一)

ID:29998117

大小:4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25

2013年政法干警《申论》模拟试卷及答案(一)_第1页
2013年政法干警《申论》模拟试卷及答案(一)_第2页
2013年政法干警《申论》模拟试卷及答案(一)_第3页
2013年政法干警《申论》模拟试卷及答案(一)_第4页
2013年政法干警《申论》模拟试卷及答案(一)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年政法干警《申论》模拟试卷及答案(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3年政法干警《申论》模拟试卷及答案(一)(资源型城市)满分:100分时限:15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材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材料  1.甘肃玉门油田,这个被称为“中国石油工业摇篮的油田”,自开采以来,共从全国各地招收职工11.5万人。随后玉门人又走出家门,源源不断地支援全国各个油田10万人以上。诗人李季因之咏叹道“苏联有巴库,中国有玉门

2、。凡有石油处,都有玉门人”。  现在,随着这个老油田的资源渐趋衰竭,玉门市,这个中国最早开发的西部石油城,连城市也已被分离开来,呈现出“人走茶凉”的悲壮景观。玉门市也成为迄今为止中国426座资源型城镇中,唯一因资源枯竭而搬迁的城市。其实搬迁只是一个结果,导致玉门城市搬迁的更重要的客观原因是玉门油田产量下降,原来的已探明的石油资源几近枯竭。在组建基地之前,玉门油田共探明储量9006万吨,可采储量3247万吨,到2000年,已采出2764.7万吨,剩余可采储量只有482万吨,可采储量的采出程度达到90%以上。  “在那喧闹的祖国大地上,有一条喧闹着的山岗。

3、山岗上有座年轻的城市,这就是我们亲爱的玉门油矿”。这是李季在上世纪50年代写下的充满热情的诗句。诗人不会想到,仅仅50年,这座城市就已不再年轻。  矿产资源是“工业的粮食”,资源型城市犹如中国的“工业粮食主产区”。我国426座资源型城镇,为全国提供着93%的煤炭、90%的石油、80%的铁矿石和70%的天然气,在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资源枯竭是对这些城镇的最大威胁,是中国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严峻考验。426座资源型城镇中,目前已有47座城镇面临资源衰竭的威胁,约占矿业城镇总数的12%,进人中老年期的矿业城镇也已

4、占到总量的80%。在有色金属领域,有关部门预测,我国铜资源静态可开采年限为16.9年,铝土矿为5.7年、铅6.7年、锌9.4年,形势十分严峻,在已探明的有色金属资源中已无矿可建。  2.东北是我国资源型城市最为集中的地区,这些资源型城市在东北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东北的资源开发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早在20世纪初期-其资源开发就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到20世纪40年代.东北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资源开发和原材料生产地区,煤、铁、钢、水泥等工业产品的产量占全国50%~90%,促进了冶金、能源、机械等工业的发展以及鞍山、抚顺、本溪、阜新等资源型

5、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建国后,资源开发进一步扩大,支撑了整个区域重化工产业体系的壮大和一批资源型城市的形成。据不完全统计,建国以来,东北地区为国家经济建设累计提供了50亿吨煤炭、20亿吨原油、10多亿立方米木材。截至目前,东北有资源型城市30多座,以煤炭、石油和森林工业城市为主要类型,占全国资源型城市数量的1/6,多数城市仍在发挥着能源、原材料基地的作用。虽然东北资源开发历史比较长,伴随资源开发所形成的城市在规模上都有所增长,但资源开发与城市发展的互动机制并没有形成。这主要体现在长期只重视资源的开发,没有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核心。多数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动力

6、主要依赖于资源开发企业的发展,即企业等于城市,城市仅仅是企业发展的生活区和后勤保障区,仅起到生产场所的单一功能,其他功能长期缺失。有些城市虽然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但功能仍然不完善,服务能力弱,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生产建设,矿区分散,难以集中布局和统一规划。如黑龙江省伊春市84万城市人口分布于总面积为25000多平方公里的l5个区,人口密度只有33人/平方公里。大庆市等城市均存在这种现象,抑制了城市空间集聚效益的发挥和其他功能的完善。其共性是:“三废”排放多,生态环境较差;城市与区域发展结合不紧密,区域内的非主体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城市对区域

7、的带动力不强。因此,虽然东北有些地区城市化比例很高,但质量并不高,其发展面临着比较严峻的挑战。  东北资源的开发历史,呈现的是重生产轻生活、重产业轻城_市、重经济轻生态的发展轨迹。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的理念没有贯穿于资源开发与利用之中,长期积累形成的环境问题比较突出。一是资源开采产生大量的矸石垃圾,其堆放造成土地的占用和地表生态的破坏。如辽宁省中部城市群的10个大中型铁矿区,占地总面积达119平方公里,破坏土地面积81.67平方公里,采场面积22.84平方公里,排土场、尾矿库占地面积58.83平方公里;其中抚顺的西露天矿坑投影面积10.87平方公里,排土

8、场和矸石堆场投影面积12.20平方公里。二是资源开采引起地面沉降,造成土地利用功能的丧失或破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