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第17课《笑》教案 (新版)语文版

(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第17课《笑》教案 (新版)语文版

ID:30014379

大小:11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6

(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第17课《笑》教案 (新版)语文版_第1页
(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第17课《笑》教案 (新版)语文版_第2页
(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第17课《笑》教案 (新版)语文版_第3页
(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第17课《笑》教案 (新版)语文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第17课《笑》教案 (新版)语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笑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能根据需要理清文章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了解笑的相关知识,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2.划分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3.结合作者生平经历,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笑对生活。教学重点概括文章要点,了解笑的相关知识,理清文章思路。教学难点结合作者生平经历,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王洁实、谢莉斯演唱的歌曲《笑比哭好》)这首轻松欢快又有些诙谐的歌曲在80年代很流行,它唱出了那个年代人们的普遍情绪,“笑”大多是人们心情愉快的外在表现。那么笑是怎样产生的呢?“笑”对人的身心乃至生活有何作用

2、呢?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科普作家高士其同志发表于80年代的一篇科学小品文《笑》。二、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本文虽是科普文章,但极少使用科学用语,文字浅显易懂,节奏明快,语言活泼跳跃,亲切生动,富有感染力。朗读的时候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轻快活泼的语气)指名朗读(学生粗略感知文章内容)2.学生自由发言请同学再读这篇课文,说出从中你获得了哪些知识。用“这篇课文使我懂得了”的句式发言。(要求语言简洁,有概括性。)(学生细读课文后自由发表意见)(1)“笑”是怎样产生的(2)“笑”能治病防疼(3)“笑”能使人感到温暖(4)“笑”能愉悦学习(5)“笑”能使艺术表现更加丰富(6)……3.

3、小组讨论,理清文章思路,划分结构(教师点拨、明确)本文共29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8):首先从生理功能入手,阐述了“笑”对促进人的身体健康所起的作用。第二部分(9~22):作者将“笑”的“功能”扩大到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第三部分(23~29):作者用散文诗般的语言给予“笑”以热烈的讴歌,并表达“让全人类都有笑意、笑容和笑声”的美好愿望。三、深入探究这篇文章的末尾,作者提出了“让全人类都有笑意、笑容和笑声,把悲惨的世界变成欢乐的海洋”的希望。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把悲惨的世界变成欢乐的海洋”,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还有悲惨的世界吗?为了便于理解这句话,我补充介绍一下作者

4、和写作背景:作者:高士其(1905~1988),原名高仕錤,福州人,生物学家、化学家。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青年时代深受“五四”精神——“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影响,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赴美深造。1928年,在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攻读博士时,他不幸在一次实验中,感染脑炎病毒,造成终身无法治愈的残疾。但高士其却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医学博士课程,并加入美国化学学会和美国公共卫生学会。学成回国后,高士其曾在南京中央医院任职。他痛恨医院与国民党官场赃官相互勾结的腐败现象,毅然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高士其”,庄严声称:“去掉人旁不做官,去掉金旁不要钱”,同时忿然辞职来到上海,受新文体“科学小品”的启发,从此开始

5、科普创作,找到一条把科学献给大众的途径。1937年,高士其孤身一人,历尽艰险,投奔革命圣地延安。1949年9月,高士其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大会,开始了新生活的里程。自1954年起,高士其当选为历届全国人大代表,1979年高士其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78年高士其与科普界人士发起筹备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这一建议迅速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和支持并于1979年正式成立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1980年被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顾问、中国科普作协名誉主席。从23岁到83岁,高士其在60年残疾生涯里著述数百万字。他说,他愿化作知识海洋中的一片微波、一朵浪

6、花、一丝春风,和大家一起扬起科学的风帆,同舟共济,全速前进!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自1949年后,他写了大约75万字的科学小品和科普论文,创作了数达2800余行的科学诗,著书18本。其主要作品有:《揭穿小人国的秘密》、《生命的起源》、《和传染病作斗争》、《我们的土壤妈妈》、《谈眼镜》、《炼钢的故事》、《高士其科学小品文集》、《高士其科普创作选集》等。高士其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科普文献,使我们从中领略到科学家的科学风范,是宝贵的科学遗产。写作背景:本文最初发表于1981年4月15日的《光明日报》。此时,“文化大革命”已结束4年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们生活正在得到改善,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影

7、正逐渐散去,笑容又回到人们脸上。重新焕发了写作热情的作者,尽管年已76岁,残疾的身体多病虚弱,却以欢快激昂的笔调写下了这篇充满笑意的科普短文。教师明确:“让全人类都有笑意、笑容和笑声,把悲惨的世界变成欢乐的海洋”是作者的一个美好的意愿,在那样的经历和身体条件下,我们不由得向高士其老先生表示由衷的敬意!四、小结本文是高士其先生写的一篇关于“笑”的科学小品文,写了“笑”的各方面的功能。当时,作者的遭遇是坎坷的,而且年事已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