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1)

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1)

ID:30044685

大小:256.50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8-12-26

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1)_第1页
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1)_第2页
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1)_第3页
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1)_第4页
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1)_第5页
资源描述:

《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二〇一三年度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编制:技术负责人:矿长:织金县三塘镇秀华煤矿2014年1月1日40目录前言3第一章概述4第一节井田概况4第二节矿井开采技术条件5第三节矿井生产系统6第四节2013年度采掘布局与生产接续13第二章矿井可能发生事故的分析16第一节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16第二节各类事故的原因和地点16第三章矿井灾害事故的预防计划22第一节预防瓦斯事故22第二节预防煤尘事故25第三节预防火灾事故26第四节预防水灾事故27第五节预防冒顶事故28第六节预防机电事故29第七节预防车辆伤害事故30第八节预防放炮事故30第九节预防物体打击事故31第十节预防起重伤

2、害事故3140第一节预防坠落事故31第二节预防机械伤害事故32第三节预防锅炉爆炸事故32第四节预防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爆炸事故33第二章矿井灾害事故处理计划33第一节处理重大灾害事故的组织和措施33第二节瓦斯、煤尘及火灾事故的处理计划35第三节水灾事故的处理计划36第四节冒顶事故的处理计划37第五节救灾物资38第三章避灾路线39第四章《计划》的贯彻和要求4040前言为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保护职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及矿山财产不受损失,遵照《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根据我矿的地质条件和自然因素,以及2014年采掘工程安排计划,编制2014年度《矿井灾

3、害预防及处理计划》。通过对《计划》的贯彻落实,达到防止事故发生,并在发生事故时,能有效地控制事故扩大和迅速组织抢救的目的。40第一章概述第一节井田概况一、地理概况该矿位于贵州省织金县南西部,织金县至三塘镇约32公里,三塘镇至秀华煤矿约18公里,三塘镇至纳雍县约45公里,交通较为方便,井田面积1.1683平方公里,矿井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年。二、井田自然概况1、地形地貌矿区位于贵州高原西北部,属低中山地形,地势总体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以剥蚀、侵蚀作用为主的地貌形态。最高点二郎山(矿区北部),海拔2156.0m;最低点位于矿区南部外围垮坡寨附近,海拔1910

4、.00m,最大高差246.00m。2、水系及主要河流矿区属乌江水系三岔河流域。矿区地表水不发育,仅有两条小冲沟发育,冲沟水受季节性控制,旱季流量极小,雨季成溪流。3、气候及地震根据织金县气象局1998~2008年十年气象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13.6℃,年平均降水量1243.5mm40,年平均相对湿度82%,年平均日照时数1179小时,凝冻最长时间29天(2008年),积雪最大厚度18cm(1999年),十年中最多灾害性天气:暴雨四次、干旱22天(1995年),冰雹4次(2002年),大风季节一般出现在每年的3~4月,风向以东南风为主,最大风速23.1m/s

5、,风力大于8级的只有1998年3月18日一天。矿区气候特征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矿区地震烈度为Ⅵ度。第二节矿井开采技术条件一、地质构造及煤层1、地层及地质构造(1)地层矿区内出露地层为上二叠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3β)、龙潭组(P2l)、长兴组(P3c)、下三叠统飞仙关组(T1f)及第四系(Q)。现由老至新描述于下:1)峨嵋山玄武岩组(P2β):厚度252.00~400.00m,平均厚度326.00m。灰绿色、暗绿色、深灰色及灰黑色玄武岩,隐晶质结构,气孔、杏仁状构造,细密,坚硬,节理较发育。出露于矿

6、区外北部。顶部以凝灰岩与龙潭组分界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2)龙潭组(P3l)厚度318.00~332.00m,平均厚度329.66m40。主要由灰色至深灰色细砂岩、粉砂岩、泥岩、间夹数层生物屑灰岩、碎屑岩,岩石成分以玄武岩屑为主,含少量的长石、炭质、海绿石等。含煤层32~40层,一般40层左右。出露于矿区中北部。产腕足类、瓣鳃类、腹足类、蜒蝌、珊瑚、海百合茎、苔藓虫等动物化石,以及羊齿类等植物化石。底部与峨嵋山玄武岩组呈假整合接触。3)长兴组(P3c)厚5.00~24.00m,平均厚度22.31m。以深灰至灰色细砂岩、粉砂岩为主,间夹钙质泥岩及薄层灰岩3

7、~5层。底部以K2灰岩底与龙潭组分界。出露于矿区中部。产中华准全形贝、阿尔法剌围脊贝、伸腰岩剌围脊贝、弯槽阿尼丹贝、短心蛤等腕足、瓣鳃类动物化石。4)飞仙关组(T1f)厚度540.00~740.00m,平均厚度625.00m。该组在本矿区只有第一段(T1f1)地层沉积,沉积厚度约0.00~130.00m。出露于矿区中南部。该组由杂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细砂岩夹灰岩及泥质灰岩薄层岩组成,间夹泥质岩、产瓣鳃类动物化石。依据附近井田资料本组划分为五个段,分述如下:第一段(T1f1):厚度164.00~220.00m,平均厚度180.00m。灰绿色绿灰

8、色粉砂岩,间夹细砂岩、泥岩及灰岩薄层,薄至中厚层状,产等瓣鳃类动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