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 t228.10-1997摩托车操纵拉索钢丝绳

qc t228.10-1997摩托车操纵拉索钢丝绳

ID:30062478

大小:16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26

qc t228.10-1997摩托车操纵拉索钢丝绳_第1页
qc t228.10-1997摩托车操纵拉索钢丝绳_第2页
qc t228.10-1997摩托车操纵拉索钢丝绳_第3页
qc t228.10-1997摩托车操纵拉索钢丝绳_第4页
qc t228.10-1997摩托车操纵拉索钢丝绳_第5页
资源描述:

《qc t228.10-1997摩托车操纵拉索钢丝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QC/T228.10-1997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试验方法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以下简称摩托车)操纵拉索(以下简称拉索)和拉索组件的一般检验、拉脱力试验、滑动阻抗力试验、操作效率试验、耐高低温性试验及耐久性能试验等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QC/T228.1所规定的各种拉索。2 引用标准  GB1239 普通圆柱螺旋弹簧  QC/T228.1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技术条件3 一般检验3.1 外观、螺纹副旋合性及护套与套管的结合检验采用目测、手感。3.2 尺寸检验用通用检具检查,作长度检查时应将所有有影响的零件置于规定位置或紧靠在

2、一起,螺纹零件应旋合到规定或最小尺寸。4 拉脱力试验  a)方法一:取长度不少于250mm的试件,在合适的拉力试验机或测力装置上,以不大于50mm/min的速度沿轴向拉伸,直至试件在被测试部位脱离,计取此时的拉脱力;试件两端可取任何固定方式但不允许固定力径向作用于被测试部位。  b)方法二(用于接头拉脱力):同时固定拉索两端的接头,其余同方法一。当超过QC/T228.1的4.4条规定的拉脱力而未发生接头的脱落和滑移松动时,判拉脱力合格;试验完成后,按3.1、3.2条进行外观和尺寸检验。  两种方法同等有效,但型式试验时应采用方法一。5 滑动阻抗力试验  去掉拉索上与本试验无关但妨碍本试验

3、的零件,如防尘罩等,将拉索中部弯曲成Φ200mm的圆圈一周,缓慢推拉端部,并取其中手感最差的一到数件用测力计检查,读取三次试验中最低一次的最大瞬时值。6 操作效率试验与取值方法6.1 试验方法6.1.1 试件制备  将拉索上与本试验无关但妨碍本试验的零件如防尘罩、销柱、调整螺母等取掉作为产品试验件;当拉索因尺寸等原因不能满足试验的安装要求时:可以制成套管长度为1m,钢丝绳与套管的相对移动尺寸(a+b)为100mm的标准试验件;试验件两端可以是原接头和套管帽,也可以组装其它合适的接头和套管帽。6.1.2 试件的安装固定  按图1的方式固定于试验设备上,后制动拉索也可以按图2的方式固定,两端

4、套管帽应固定牢固,套管中部只作径向固定,使其能轴向自由滑动。  套管端部装有弯管的油门拉索试验时,固定方式应参照图1,在不小于规定的套管弯曲半径的情况下,可适当调整中部支承,但含弯管弧度在内的总的弯曲弧度∑θ应为180°。6.1.3 试验参数的选择与测量  试验时,固定端弹簧刚度K,最大负荷W及工作行程δ按表1的规定,沿拉伸端以不大于10mm/s的速度轴向拉伸,以固定端负荷产生的开始点记为行程和负荷的零点,直至固定端达到表1规定的最大负荷值时,测定其固定端负荷W,拉伸端负荷F,固定端行程δ1、拉伸端行程δ2和回复到零点状态时所测得的永久变形量δ0。6.1.4 测量精度及误差  试验中固定

5、端最大负荷不超过表1规定的W值的±12%,负荷和行程在所规定量程中任一测量点上的相对测量误差不大于±2%;连续3次测量的重复性误差不大于2%。6.1.5 试验用弹簧  固定端弹簧应符合GB1239的规定;精度等级为1级,负荷性质为I类。6.2 负荷效率取值计算方法:  a)固定端负荷为定值w,即Wi=W,n=1,F0=0时:  b)固定端负荷从零点开始,即Wi=(0~1)W时:c)固定端负荷Wi=(0.1~1)W或Wi=(0.2~1)W时:试验应连续进行三次,去掉最高一次和最低一次后取中间值。三种取值计算方法的任一种均有效;当同时采用时取其中n为最大时的计算结果的中间值为负荷效率有效值。

6、6.3 行程效率取值计算方法  行程效率取与负荷效率试验为有效的同一次试验参数值,按(5)式计算。6.4 操作效率计算方法  按(6)式计算:6.5 永久变形量取值方法  永久变形量应取该试件第一次的试验值。7 耐高低温试验  将拉索盘卷成Φ200的圆圈,捆扎不少于3处,连同操作效率试验时所取下的零件一起,放人恒温和低温箱中,按图4的顺序连续三个循环之后,在常温下进行检查。8 耐久性能试验8.1 耐久性能试验时拉索安装方式按6.1.2条规定,固定端弹簧刚度、最大负荷和工作行程按表1的规定。8.2 前、后制动拉索以(30±2)次/分的频率,其余(60±3)次/分,使固定端负荷从最大负荷的1

7、0%到最大负荷作拉伸端的往复简谐直线运动。8.3 运行时可不测量两端的负荷和行程值。但每班至少检查一次固定端负荷及行程,并通过改变拉伸端行程予以调整;固定端在规定负荷下,当行程超过规定值的20%时,应更换弹簧;可以停机检查、调整、更换,但至少应有二次不少于6h的连续运行时间。8.4 往复次数完成后,应按第6章的规定进行操作效率试验。  注:本标准图1、图2中未注单位的尺寸,单位均为mm。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部汽车工业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