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的书画艺术

宋徽宗的书画艺术

ID:30139646

大小:2.96 M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2-27

宋徽宗的书画艺术_第1页
宋徽宗的书画艺术_第2页
宋徽宗的书画艺术_第3页
宋徽宗的书画艺术_第4页
宋徽宗的书画艺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宋徽宗的书画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图片来自:  http://bet365tyzx.net/bet365  北宋皇帝徽宗赵佶(1082—1135),河北琢县人,是著名的书画家。他的书与画均可彪炳史册,其书,师黄庭坚,后自创一种瘦劲锋利,如“屈铁断金”的“瘦金体”;其画尤好花鸟,并自成“院体”,充满盎然富贵之气,令花鸟画步入其全盛时期。赵佶倡导文艺,使承继五代旧制的“翰林图画院”又营运了一百多年。在他的倡导下,还编撰了《宣和画谱》、《宣和书谱》两部图书,辑录了大量名家书画,成为我国书画史上的重要资料。这位皇帝虽然在政治上昏庸无能,但其对文化艺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高宗绍兴六年(1136),赵佶

2、病死,享年五十四岁。庙号徽宗。因他的陵墓叫“永祐陵”,故宋人多称之为“祐陵”。又赵佶在位时笃信道教,称“教主道君皇帝”,故后人称他“道君皇帝”。  传世作品较多,有些是御用画家代笔之作。作品有《腊梅山禽图》、《五色鹦鹉图》、《芙蓉锦鸡图》、《红蓼白鹅图》、《池塘秋晚图》、《柳鸦芦雁》、《瑞鹤图》、《溪山秋色图》等。人物画方面有《听琴图》、《文会图》。山水画方面以《雪山归棹图》为代表。此外,还临摹有李昭道《摘瓜图》,张萱的《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曾下令编撰《宣和画谱》、《宣和书谱》和《宣和博古图》等,仅《宣和画谱》就有二十卷,包括二百三十一家的六千三百九十六

3、件作品。    瑞鹤图绢本设色辽宁省博物馆藏  《瑞鹤图》,是公认的宋徽宗存世工笔写实类花鸟画真迹,为存世绝少的宋徽宗“御笔画”,是赵佶30岁时所作。此图画庄严耸立的汴梁宣德门,门上方彩云缭绕,十八只丹顶鹤盘旋飞翔在上空,另二只站立在殿脊的鸱吻之上,各具其态,无有同者。空中仿佛回荡着悦耳动听的仙鹤齐鸣之声。画面构图将视线低平而使目光仰视,造出大面积广阔天空,呈现“平中取奇”之势。画面线条细劲、设色富丽,金黄的殿宇、碧青的天空以及白墨二色点染而成的灵动瑞鹤,使整幅画面充满了皇家高贵之气,富有吉祥的寓意。画后徽宗的瘦金书题记配诗更是妙趣横生。此图为宋人邓椿《画继》中所

4、记《宣和睿览》册中的一幅。《石渠宝笈重编》及《石渠随笔》著录。      池塘秋晚图(荷鹭惊鱼图)手卷水墨纸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池塘秋晚图》是赵佶早年亲笔真迹,反映了他的早期画风。从此图还能看到南宋人所认识的“江南落墨写生”,即“徐熙野逸”画法的面貌(宋徽宗作此图的本意是否徐熙落墨法尚待考)。此图经过割裂并添加伪押伪印,其前半段名《荷鹭惊鱼图》,仅见于著录,画迹已佚。  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卷三十二的《池塘秋晚图》,粉笺本,粉墨剥落。画红蓼、蒿草、荷叶莲蓬、白鹭、鸳鸯五组对象,几乎是等距离排列,缺乏穿插揖让,带有习作的感觉。画法非常朴拙文秀,属于文人画体系,

5、但与前后的同类风格作品相比显得非常奇特。较诸崔白作品,造型能力与画面安排明显逊色;较诸苏、米作品,又逊于线条功力和墨韵变化;显得拘谨和故意求拙;较诸赵佶本人的《柳鸦图》、《枇杷山鸟图》,又逊于淳厚精微和意匠经营;较诸南宋人《百花图》和更晚的元人水墨工笔花鸟,则具有自然的古拙感,显示技法发展尚未到达《百花图》的历史阶段。    柳鸦芦雁图卷纸本淡设色纵34厘米横223.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为《柳鸦图》、《芦雁图》二图联装,画钤赵佶“宣和中秘”朱文长方印、明内府“纪察司印”半印。《庚子销夏记》、《石渠宝笈续编》、《石渠随笔》著录。  《柳鸦图》与《池塘秋晚图》一

6、样笔墨古拙,气度高华,符合赵佶的艺术学养背景,应是其亲笔。且用笔粗拙,雍容淳厚,气定神闲,显然比《池塘秋晚图》晚出,应属赵佶中年杰作。《芦雁图》画在接纸上,二图纸质相近,但后纸较黄,应非一种物。画法大致和《柳鸦图》相近,但细看用笔有异,如坡石墨色衔接不顺,坡脚入水处的横皴用笔尤显粗糙,与全图不符,左边芦荻勾线平板呆弱,用笔缺乏立体感和力度变化,芦杆之间的一小丛草叶也比较混乱。凡此种种,证明此图是出于临摹。《柳鸦图》与《芦雁图》接逢向左,《芦雁图》的纸上,有“天下一人”押字,押上没有印玺。此押书经鉴定,写法为晚年特征,而用笔具早年特征,且印玺“御书”葫芦印本应钤在花

7、押上,现却钤在前纸(《柳鸦图》)左上角,与花押分离。《芦雁图》右上角还钤有“紫宸殿御书宝”一大方印,在花押上方,与“御书”葫芦印齐头并列。二印篆法拙劣,印色完全相同,可见是同时加钤的伪印,目的是将二纸连在一起,以证明二者皆真。二印大致为宋元物,说明《芦雁图》的临摹拆配也是早到宋元之事了。此项事实,经郑为、徐邦达二位学者察考甚详。徐邦达并估计另有一卷是伪《柳鸦图》、真《芦雁图》相配,但已失传。  《柳鸦图》体现的赵佶成熟期画风,水墨清淡,重视概括提炼形体,不求过分工细,用笔简朴生拙,用墨涂染作没骨画法,画法概括而不失细腻形似,用笔简洁而灵活,可以看出作者具有相当的书

8、法功力而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