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几点尝试

人教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几点尝试

ID:30171110

大小:104.5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7

人教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几点尝试_第1页
人教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几点尝试_第2页
人教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几点尝试_第3页
人教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几点尝试_第4页
人教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几点尝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几点尝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几点尝试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粗浅做法,仅供各位同行参考。1.创设有特色的教学情境,激发创新欲望适当的教学情境能化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展开创造性的内部动因。为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在课堂上应经常向学生创设和提供能引起学生观察和知识探

2、求的情景;要善于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和方法。比如:借助数学故事,激发创新欲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家创造发明的故事,展现他们的思维过程,研究方法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在教“圆周率”这个概念时,教师向学生介绍我国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南北朝,有一位数学家祖冲之,通过大量的计算,精确地计算出圆周率这个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是我国古代数学上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通过讲解祖冲之以其顽强的毅力在数学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的事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3、识和创造精神,无疑将起着极大的激励作用。2.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合理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对于学生来说,要注意培养他们不盲从,喜欢质疑,打破框框,大胆发表自己意见的品质,即要培养他们敢于求“异”,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进而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这也是创新思维的锻炼方法。而通过开放性问题教学设计,使学生增强小组成员之间合作,营造一个轻松、活泼,而充满乐趣的学习氛围,为开展对话、互动教学起着重要的环境支持作用。在巩固等腰三角形性质的一堂练习课中我给学生出了这样的一道习题:[例1]: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经过其中一个顶点作一条射线交对边于点D,这条射

4、线把△ABC分成的两个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则△ABC的顶角∠BAC为多少度?分析:由于此问题不清楚从哪个点出发引射线,所以可以从A引,也可以从B(或C)引。从B、C引的情况是相同的。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设计好如下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1、射线的引法有几种?2、同一种引法,其结果只有一种吗?3、不同的引法,其结果相同吗?4、分别从A、B、C三顶点引射线,则△ABC的顶角∠BAC各为多少度?学生经过这样几个有趣的问题的讨论交流,不仅学生的身体位置发生了位移,而且学生大脑细胞也加速活动。有的学生提出:“做一个数学模型,只要经过调节成为两个等

5、腰三角形”再用量角器量出顶角即可;ADBC图2ABDC图1有的同学说,把三种不同情况分给不同组的同学去探索、研究,再把各自的结果汇总讨论:推理过程:当过点A引射线(如图1)时,有二种成立的情况:①AD=BD,AD=CD;②AB=BD,AD=CD。当满足①时,AD=BC且BD=CD,∴∠BAC=90°当满足②时,∠BAC=108°当从B点引射线(如图2)时,有三种成立的情况:①AD=BD,BD=BC;②AD=BD,CD=BC;③AB=BD,BC=CD。当满足①时,设∠A=X°则∠ABD=X°,∠C=2X°如图2,解得X=360∴∠BAC=360用心爱心专心1

6、18号编辑-5-当满足②时,设∠A=X°则∠ABC=3X°∠C=1800-4X0解得X=∴∠BAC=()°当满足③时,∠BAC=360∴∠BAC=360、90°、108°、()°……这样的教学情境有力地促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教学互动。通过开放性问题的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发现欲,激励他们大胆探索发现别人未发现的东西,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3.重视课后思考题的布置,让学生的创新思维蔓延在学完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这样的课后思考题:ABCDE[例2]:在△ABC中,∠B=2∠C,过B点画一条直线将原三角形分成两个三角形,使得其中一个三

7、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请画出图形,并说明理由。ABCDBDECA经学生的探讨交流,最后得出以下结论:图1图3图2图1:当∠CBA>∠C>∠A时,使∠ABD=∠C,则△ABC∽△ADB;使∠CBE=∠A,则△ABC∽△BEC;如图2:当∠A>∠ABC>∠C时,使∠ABD=∠C,则△ABC∽△ADB;如图3:当∠CBA>∠A>∠C时,使∠ABD=∠C,则△ABC∽△ADB;使∠CBE=∠A,则△ABC∽△BEC;从上可得:当∠CBA>∠A时,有两种情况;当∠A>∠ABC时,有一种情况。由课后的生生探讨,师生探讨及下一节课的反馈可知:在整个问题的解决中,学生思维活

8、跃,学习积极性高。由此可见教师精心设计的有一定思维难度的思考题,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