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金穗面粉有限公司

镇江金穗面粉有限公司

ID:30207132

大小:126.54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2-27

镇江金穗面粉有限公司_第1页
镇江金穗面粉有限公司_第2页
镇江金穗面粉有限公司_第3页
镇江金穗面粉有限公司_第4页
镇江金穗面粉有限公司_第5页
资源描述:

《镇江金穗面粉有限公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镇江金穗面粉有限公司一.金穗面粉有限公司及其产品介绍(一)公司简介金穗是面粉加工企业,也是农业部划型的中型骨干企业,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拥有四条面粉加工生产线。现有职工400人,设计加工能力日处理小麦800吨,现在谢河生态工业园建成日处理小麦500吨的面粉加工生产线,日产量达1300吨,年加工面粉45万吨,仓储能力达10万吨。企业的生产设备主要购于无锡布勒公司和全国知名的粮机生产企业,企业设备先进,工艺完善,技术力量雄厚,属国内领先水平,自动化程度高,储存、清理、制粉全套生产过程用电脑自动化控制,大型加工企业,规模化生产,产品质量体现较高的稳定水平。企

2、业的产品自投入市场以来,以卓越的品质,稳定的质量,合理的价位,完善的售后服务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甘青”品牌已深入人心,销售范围覆盖甘肃、青海的绝大部分地区,占据了很高的市场份额,远销西藏、四川、广东、新疆、福建等省份。(二)产品简介1、甘青”牌系列面粉“甘青”牌系列面粉采用本地当年所产优质小麦精细加工而成,保留了小麦固有的新鲜和麦清香味,在加工过程中,公司采用的是“三筛、二打、三去石、四磁选”的工艺流程,保证了入磨小麦的干净、饱满。小麦从入磨到加工为成品,需要经过二十八道工艺程序。制粉上采用世界先进的瑞士布勒公司的设备和工艺加工系统,自动化程度高,研磨效果好

3、,提高了面粉的加工精度、面粉白度及其内在品质,并且保留了小麦固有的麦清香味,产品以干(水分低)、筋(筋度高)、沙(吸水性强)、白(白度好)的特点优于市场同类产品。于2003年1月首批取得《全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资格》同年3月,被甘肃省乡镇企业管理局评为“十大名牌”产品;同年11月,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放心面”称号,2004年1月,又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在国家、省、市质检部门历次的定期检验、监督检验、专项抽查中,是合格产品,2004年9月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甘肃名牌”称号,2005年12月,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国家免检产品”;2007年

4、416月,被中国粮食行业评为。“全国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先进单位”;2007年5月,“甘青”牌特制一等粉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认证为“绿色食品A级食品”。其中系列产品有“甘青”牌特制一等粉、“甘青”牌特制二等粉、“甘青”牌馒头粉、“甘青”牌高筋雪花粉。2、红太阳”牌挂面系列鸡蛋挂面、荞麦挂面。该类产品口感纯正,入味好。才用高雅的包装,是馈赠亲朋好友的礼品。二.市场现状分析(一)宏观环境分析1、人口因素(1)人口总量。2010年镇江市的户籍人口为323.54万人,常住人口为361.61万人,两者相比,2011年镇江市净流入人口近40万人。( 2)自然增长。全市常住人

5、口中出生人口4.81万人,出生率6.50‰,死亡人口4.65万人,死亡率6.29‰。自然增长0.1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1‰,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下降1.24、0.30和0.94个千分点。( 3)城乡结构。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228.6万人,占总人口的74.81%;居住在乡村的人口186.4万人,占总人口的25.19%。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4.48个百分点。(4)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0岁的人口为99.3万人,11-20岁的人口为100.6万,21-30岁的人口

6、为115.4万,31-40岁的人口为116.9万,41-50岁的人口为112.2万,51-60岁的人口为100.5万,61岁以上的人口为97.1万。 (5)受教育程度。全市6岁及6岁以上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人口为101.4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为128.3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为307.4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144.0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大学程度的人口增加22.0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减少21.3万人。镇江市人口增加,扩大了镇江16市场面粉的需求;全市常住人口增加,增加了消费面粉的机会;常住人口中21-50岁的人口为361.61万人,占总人口的46.62%

7、,为面粉消费带来了很多的市场。全市高校学生增加,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消费人群的增加,增大了面粉消费市场。2、经济因素“十五”以来,镇江市生产总值总体上保持了平衡增长的态势,增速在10%~11.40%之间,年均增长10.76%。其中,农业增长波动相对较大,增速在3.30%~5.50%之间、平均增速4.68%;第二产业增速最高,年均11.36%;第三产业增长波动最小,增速在10.60%~11%之间,平均增速10.74%,略低于生产总值平均增速。各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农业呈下降趋势。城乡产业结构变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各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速度的差异。2004

8、年全市固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