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与技术,课程总结

纳米材料与技术,课程总结

ID:30355805

大小:29.06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2-29

纳米材料与技术,课程总结_第1页
纳米材料与技术,课程总结_第2页
纳米材料与技术,课程总结_第3页
纳米材料与技术,课程总结_第4页
纳米材料与技术,课程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纳米材料与技术,课程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纳米材料与技术,课程总结  西南科技大学纳米科技与纳米材料课程  总  结  报  告  报告人:理学院光信息1102班杨星  时间:  早在1959年,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费曼就设想:“如果有朝一日人们能把百科全书存储在一个针尖大小的空间内并能移动原子,那么这将给科学带来什么!”这正是对纳米科技的预言,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小尺寸大世界。  纳米科技是研究尺寸在~100nm之间的物质组成

2、的体系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以及可能的实际应用中的技术问题的科学技术。  纳米材料和技术是纳米科技领域最富有活力、研究内涵十分丰富的学科分支。“纳米”是一个尺度的度量,最早把这个术语用到技术上的是日本在1974年底,但是以“纳米”来命名的材料是在20世纪80年代,它作为一种材料的定义把纳米颗粒限制到1~100nm范围。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

3、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  可以说纳米技术是前沿科学,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和发展领域,比如:医疗药物、环境能源、宇航交通等等。而今纳米时代正走向我们,从古文明到工业革命,从蒸汽机到微电子技术的应用,纳米时代的到来将不会很远。  这门课程我最深刻的内容是:第二讲扫描隧道显微镜及其应用引言:  ?在物理学、化学、材料学和生物研究中,物质真实表面状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常用的手段有:  1.光学显微镜:由于可见光波长所限,光学显微镜的分别率非常有限。  2.扫描电镜:虽然给表面观察及分析提供了有力的工

4、具,但由于高能电子束对样品有一定穿透深度,所得的信息也不能反映“真实”表面状态,分辨率3nm。  3.透射电镜:虽有很高的分辨率,但它所获得的图像实际上是很薄样品的内部信息,用于表面微观观察及分析几乎是不可能的。分辨率。  4.针对这一问题,宾尼与罗雷尔于1982年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不到5年的时间内,分辨率就达到了原子水平。分辨率。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基本原理: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

5、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  1982年,国际商业机器公司苏黎世研究所的GerdBinnig和HeindchRohrer及其同事们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新型的表面分析仪器,即扫描隧道显微镜。它使人类第一次能够直接观察到物质表面上的单个原子及其排列状态,并能够研究其相关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因此,它对表面物理和化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以及微电子技术等研究领域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STM的发明被国际科学界公认为20世  纪80年代世界十大

6、科技成就之一。由于这一杰出成就,Binnig和Rohrer获得了1986年诺贝尔物理奖。  STM的基本原理:  STM的基本原理是量子的隧道效应。它利用金属针尖在样品的表面上进行扫描,并根据量子隧道效应来获得样品表面的图像。通常扫描隧道显微镜的针尖与样品表面的距离非常接近,所以它们之间的电子云互相重叠,其间的势垒变得很薄,。当在它们之间施加一偏置电压Vb时,电子就可以因量子隧道效应由针  尖转移到样品,在针尖与样品表面之间形成隧道电流。  由于隧道电流I与针尖和样品表面之间的距离s成指数关系,所以,电流I对

7、针尖和样品表面之间的距离s变化非常敏感。如果此距离减小仅仅,隧道电流I将会增加10倍;反之,如果距离增加,隧道电流I就会减少10倍。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  由于STM具有极高的空间分辨能力,它的出现标志着纳米技术研究的一个最重大的转折甚至可以说标志着纳米技术研究的正式起步。因为,在此之前人类无法

8、直接观察物质表面上的原子和分子结构,使纳米技术的研究无法深入地进行。  恒电流模式:  恒电流模式是在STM图像扫描时始终保持隧道电流恒定,它可以利用反馈回路控制针尖和样品之间距离的不断变化来实现。当压电陶  瓷Px和Py控制针尖在样品表面上扫描时,从反馈回路中取出针尖在样品表面扫描的过程中它们之间距离变化的信息,就可以得到样品表面的原子图像。  恒高度模式:  恒高度模式则是始终控制针尖的高度不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