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幼儿游戏与玩具》期末总复习考试资料小抄【精编完整版】(1)

电大《幼儿游戏与玩具》期末总复习考试资料小抄【精编完整版】(1)

ID:30455655

大小:176.04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30

电大《幼儿游戏与玩具》期末总复习考试资料小抄【精编完整版】(1)_第1页
电大《幼儿游戏与玩具》期末总复习考试资料小抄【精编完整版】(1)_第2页
电大《幼儿游戏与玩具》期末总复习考试资料小抄【精编完整版】(1)_第3页
电大《幼儿游戏与玩具》期末总复习考试资料小抄【精编完整版】(1)_第4页
电大《幼儿游戏与玩具》期末总复习考试资料小抄【精编完整版】(1)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大《幼儿游戏与玩具》期末总复习考试资料小抄【精编完整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电大幼儿游戏与玩具期末复习考试资料小抄1.剩余精力说剩余精力说的代表人物是德国思想家席勒(schiller)和英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spencer)。他们认为,生物有维护自己生存的能力,身体健康的儿童除了维持正常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剩余精力需要发泄,游戏就是一种剩余精力的发泄方式。席勒是在研究美学时,发现愉悦是美学活动和游戏共有的特征而对游戏有所研究。他在《审美教育书简》中首先提出人和动物有剩余精力,从游戏而得到快乐,并不在乎认识游戏的方法,只不过因为精力的使用和自由。斯宾塞从神经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剩余精力:由于神经中心在使用

2、一段时间后就疲劳,需要休息,休息一段时间后,精力就不稳定,超过对各种刺激的反应,因而产生剩余精力。游戏是剩余精力的发泄。剩余精力说的主要观点是:第一,生物体部有维护自己的生存能力,生物体进化得越高级,这种能力越强;第二,儿童除了一般生活活动(吃饭、洗手等)外,不需谋生,所以除了维护正常的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同样高等动物除了维持生存所必须消耗的精力之外,也还有剩余精力;第三,儿童和高等动物的剩余精力必须要找到出路消耗、发散出去,否则就像不透气的蒸气锅要发生爆炸,于是就用自然的无目的的活动方式——游戏以获得快乐,所以就产生了游戏;第四,游

3、戏就是儿童和高等动物对剩余精力的一种无目的的消耗。而低等动物的精力只能用于保护自己,无剩余精力,所以不存在游戏。因此,他们把人类的活动分成两种:一种是有目的的活动,被称为工作;一种是无目的的活动,被称为游戏即精力发泄。2.松弛说松弛说的代表人物是德国学者拉察鲁斯(lazarus)和帕特里克(patrick)。他们认为,游戏不是为了剩余精力的发泄,而是为了精力的恢复,儿童需要用滑稽戏来恢复精力。3.前练习说前练习说又称生活预备说,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格鲁斯(Gross)。他认为,在童年时代就要游戏,游戏提供了儿童准备参加严肃生活的途径,游

4、戏是儿童未来生活最好的预备。4.复演说复演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霍尔(Hall)。他认为,游戏重演了人类进化的过程,重现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祖先的动作和活动,游戏是人类遗传活动的表现。5.自主性体验游戏之所以有磁铁般的吸引力,源于游戏的自由,这种自由的享有者是幼儿。幼儿自己决定什么时候开始游戏,什么时候结束,玩什么游戏以及怎么玩,和谁玩,等等。谈及游戏,幼儿的心理状态总是放松的,因为他们是游戏的主人,持有这种“权利”所引起的体验就是自主性体验。自主性体验是幼儿游戏性体验的重要成分。6.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动作,是指幼儿以自

5、身或他物为媒介对他人或他物的动作、行为、态度进行模仿的动作,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征性动作。”7.象征动作幼儿在游戏中的动作和生活中的基本动作不同,尽管在表现上类似,但意义却截然不同,比如游戏中幼儿模仿日常活动中拍球的动作,不是真要玩球,而是为了符合游戏的情景,配合游戏的需要。这种动作就是象征动作,即“在表象作用支配下的想象性虚构性动作”。8.感觉运动游戏感觉运动游戏即机能性游戏、练习性游戏、、实践性游戏,是儿童最早出现的一种形式,一般存在于从儿童出生到2岁这一阶段。9.象征性游戏象征性游戏是2-7岁学前儿童最典型的游戏形式。象征即用具体的事

6、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在这一时期,幼儿的象征游戏表现为运用“替代物”,以假想的情景和行动方式将现实生活和自己的愿望反映出来。幼儿在这种游戏中会把一种东西当做另一种东西来使用情景转变,以物代物、以人代人是象征性游戏的基本构成要素。通过象征性游戏,幼儿可以脱离当前对实物的知觉,以象征代替实物并学会用语言符号进行思维,体现着幼儿认知发展的水平。10.表演游戏表演游戏是根据故事、童话、舞蹈等文艺作品的内容,指导幼儿进行扮演的游戏。它需要背诵文学语言,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作品情节,分角色表达出人物性格。表演游戏属于一种特殊的角色游戏,很多学者把

7、它归入角色游戏中。它是对童话或故事中成型角色的语言、动作、表情等进行创造性扮演的游戏。11.轶事记录法轶事记录。轶事记录是指简短地记录幼儿的游戏或游戏中的偶发事件。这些记录可反映幼儿的游戏技能以及社会性、认知、情感和身体等方面发展的状况。轶事记录可以在观察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游戏结束之后进行——通过回忆描述游戏过程中发生的事件,这样做的不足之处是有可能遗漏游戏中的重要信息。12.交叉式介入法交叉式介入法是指当幼儿有教师参与的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

8、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时,教师可扮演配角。13.专门化玩具专门化玩具亦称成型玩具,是根据游戏的需要,专门设计制作的玩具,如各种交通工具、炊具、娃娃等。它们可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