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节点计算.doc

钢结构节点计算.doc

ID:30528561

大小:4.71 MB

页数:37页

时间:2018-12-31

钢结构节点计算.doc_第1页
钢结构节点计算.doc_第2页
钢结构节点计算.doc_第3页
钢结构节点计算.doc_第4页
钢结构节点计算.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钢结构节点计算.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目录第8章节点设计原理1§8-1节点设计的原则1§8-2次梁与主梁的连接节点18.2.1次梁与主梁铰接18.2.2次梁与主梁刚接3§8-3梁与柱的连接节点38.3.1梁与柱的铰接连接48.3.2梁与柱的刚性连接58.3.3梁与柱的半刚性连接9§8-4桁架与柱的连接节点108.4.1桁架与柱的铰接连接108.4.2桁架与柱的刚性连接12§8-5变截面柱的节点构造13§8-6柱脚节点158.6.1柱脚的形式与构造158.6.2轴心受压柱的柱脚计算178.6.3框架柱的柱脚计算19§8-7支座节点288.

2、7.1支座节点的形式288.7.2支座节点的设计30§8-8直接焊接管节点308.8.1直接焊接管节点的构造形式308.8.2相贯焊缝的计算328.8.3直接焊接管节点的承载力计算33-36-第8章节点设计原理§8-1节点设计的原则整个结构是由构件和节点(connection)构成的。单个构件必须通过节点相连接,协同工作才能形成结构整体。即使每个构件都能满足安全使用的要求,如果节点设计处理不恰当,连接节点的破坏,也常会引起整个结构的破坏。可见,要使结构能够满足预定功能的要求,正确的节点设计与构件设计

3、,两者具有同等的重要性。由于连接节点受力状态较为复杂,不易精确地分析其工作状态。所以,在节点设计时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连接节点应有明确的传力路线和可靠的构造保证。传力应均匀和分散,尽可能减少应力集中现象。在节点设计过程中,一方面要根据节点构造的实际受力状况,选择合理的结构计算简图;另一方面节点构造要与结构的计算简图相一致。避免因节点构造不恰当而改变结构或构件的受力状态,并尽可能地使节点计算简图接近于节点实际工作情况。(2)便于制作、运输和安装。节点构造设计是否恰当,对制作和安装影响很大。节点设

4、计便于施工,则施工效率高,成本降低;反之,则成本高,且工程质量不易保证。所以应尽量简化节点构造。(3)经济合理。要对设计、制作和施工安装等方面综合考虑后,确定最合适的方案。在省工时与省材料之间选择最佳平衡。尽可能减少节点类型,连接节点做到定型化、标准化。各类节点的具体构造不尽相同,也很难同时满足上述各项原则。总起来说,首先节点能够保证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使结构或构件可以安全可靠地工作;其次则是施工方便和经济合理。§8-2次梁与主梁的连接节点次梁与主梁的连接有铰接(hingedconnection或s

5、impleframingconnection)和刚接(fullyrestrainedconnection)两种。若次梁按简支梁或连续梁计算,但在连接节点处只传递次梁的竖向支座反力,其连接为铰接。若次梁按连续梁计算,连接节点除传递次梁的竖向支座反力外,还能同时传递次梁的端弯矩,其连接为刚接。次梁与主梁的连接型式按其连接相对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叠接和平接两种。8.2.1次梁与主梁铰接1.叠接叠接是把单跨次梁直接放在主梁上,如图8.2.1所示,并用焊缝或螺栓固定其相互间位置。当次梁支座反力较大时,应在主梁支

6、承次梁的位置设置支承加劲肋,以避免主梁腹板承受过大的局部压力。主梁腹板横向加劲肋的间距要结合次梁的支承位置来确定。-36-8.2.2次梁与主梁的叠接(刚接)8.2.3主梁的中心垫板图8.2.1次梁与主梁的叠接(铰接)另一种叠接做法是次梁在主梁上连续通过,如图8.2.2所示。由于次梁本身是连续的,次梁支座弯矩可以直接传递。当次梁需要拼接时,拼接位置应选择在弯矩较小处。当次梁荷载较大或主梁上翼缘较宽时,可在主梁支承次梁处设置焊于主梁中心的垫板,以保证次梁支座反力以集中力的形式传给主梁,避免主梁受扭作用(

7、图8.2.3)。这种连接的优点是构造简单,次梁安装方便。缺点是主次梁结构所占空间大,其使用常受到限制。2.平接(a)(b)(c)图8.2.4次梁与主梁的平接(铰接)平接是将次梁连接在主梁的侧面(图8.2.4),可以直接连在主梁的加劲肋[图8.2.4(a)]、短角钢[图8.2.4(b)]和承托[图8.2.4(c)]上。次梁顶面根据需要可以与主梁顶面相平,或比主梁顶面稍低。平接可以降低结构高度,故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图8.2.4(a)、(b)中的连接构造,需将次梁的翼缘局部切除。考虑到连接处有一定

8、的约束作用,并非理想铰接,通常将次梁支座反力值加大(20~30)%进行连接计算。当次梁的支座反力较大,用螺栓连接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工地焊缝连接承受支座反力,此时螺栓仅起安装和临时固定位置的作用。图8.2.4(c)适用于次梁支座反力较大的情况。支座反力全部由承托传递,支座反力引起的压力在承托上面按三角形分布,反力合力作用点位于承托顶板外边缘a/3处[图8.2.5(c)]。次梁端部的腹板应采取适当的固定措施防止支座处截面的扭转。-36-8.2.2次梁与主梁刚接次梁与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