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格列佛形象

再论格列佛形象

ID:30539554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31

再论格列佛形象_第1页
再论格列佛形象_第2页
再论格列佛形象_第3页
再论格列佛形象_第4页
再论格列佛形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再论格列佛形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再论格列佛形象  内容摘要:国内外对《格列佛游记》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小说的讽喻性,对小说主人公格列佛形象的研究较少。整部小说是以格列佛的观察来向读者叙述事件的发生,同时,也可以看到这位主人公在语言、行为和心理方面的不断变化。本文就将在已有学者的研究基础上,从格列佛的社会身份和伦理身份的一系列变化来深入地研究这个人物。格列佛的形象深受18世纪英国社会的影响,也是斯威夫特自我思想的部分反映,对当时的英国政治、社会生活做了一系列辛辣的讽刺,格列佛形象的研究因此被赋予了重要意义。  关键词: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格列佛  《格列佛游记》以其杰出的讽刺而闻名于世,而斯威夫特的大名,至

2、少在英国讽刺作家中,罕有人与其相匹配,这也是国内外对其研究的重点,但研究者大多数忽略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国内只有少数学者关照到了人物方面,例如:曹波的论文《格列佛的异化:6从经济人到政治人》谈论了格列佛的异化,并从社会政治经济角度来阐释这种变化,而王伶伶的论文《格列佛游记中扁平人物的异化》探讨了一系列的人物群像,从他们作为扁平人物的特性切入,但对主人公格列佛并没有过多的描述。虽然18世纪英国小说的人物描述还不够成熟,没有复杂的性格特征,但这些性格单一的扁平人物承载的意义远大于一般的圆形人物,在小说形式和表现手段走向多样化之前,他们是作者强烈的创作意图的载体,斯威夫特的人物描写主要

3、是发挥其针砭时弊的社会作用,与社会现实有着复杂的渊源关系,小说主人公格列佛更是以一种叙述者的角度来展开活动,在情节的发展中用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对当时社会、政治生活进行深刻的鞭挞。本文将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从格列佛的社会身份和伦理身份的角度再来深刻地分析格列佛的形象,探寻当时英国社会的问题,以及作者深刻的思想。  格列佛这位叙述者是整部游记的虚构作者,这样的一位人物往往会被当作读者了解故事的媒介,自身的身份变化及心灵的发展历程往往被忽视,阅读完整部作品,才能感知他从一个木讷无知的叙述者、头脑简单的观察者转变为有自我思考的讽刺者、作者反对殖民主义的代言人,“他也并非从始至终仅仅是传

4、达讽刺的工具”,在下文将会论述他心灵的变化和偶尔出现的人情味儿。小说中对格列佛的外形并没有具体的论述,他的性格只能从他的语言行为来分析,本文将着重关注他的身份问题。  一.社会身份问题  格列佛的社会身份是一位社会上普通的知识分子,一位医生。他在开始航海之前进过学院,还学习医学知识,并掌握一定的航海知识,同时,文中严谨的叙述风格,也符合他知识分子的身份。格列佛有着他作为一位当时社会上知识分子的优越感和对自我的肯定,他们天生有一种骄傲感,当时的英国也是以最先进的国家自居,这些知识分子普遍都会有一种自我膨胀心理。6  起初,格列佛的抱负并不大,从开始在小人国里,可以看到他的谄媚心理。

5、格列佛被小人国的军队所抓,他明明比这些利立浦特的军人们更强大,却受不了攻击而妥协,被当作俘虏抓起来。之后又接受了国王的不平等条约,似乎没有逃离的想法,还享受着这里的食物,仿佛就要在这里安家落户。他还让这里的居民在他的身上行走,为王室表演博得皇帝和朝臣们的欢心。之后的叙述中他虽然还是如实的讲述自己所看到的这个国家的景象,但是面对这些小人国的居民时,格列佛的身份优越感逐渐膨胀,他在讲述利立浦特的高跟党和低跟党时,用的是那种居高临下和嘲弄的口吻,可以看到他与这些“小人”比较之后产生的优越感、骄傲感。  第二卷布罗卜丁奈格游记与第一卷形成鲜明的对比,突然把格列佛带到一群巨人之中,一下子由

6、“巨人山”缩为“格里尔特里格”(侏儒),体型的比例倒置过来了。现在突然由居高临下变为处处仰视,这使习惯了向下看的格列佛一时无法接受,表现得很激动。在这儿,他的生命随时都受到威胁,无法再像在利立浦特那样悠闲地生活了,他的种族优越、知识分子的骄傲思想受到压制,他只能在觐见国王的时候满怀自豪地向国王叙述自己的祖国在过去的一百年中的重大事件以及各个方面的重大成就,希望引起国王的重视和赞赏。不料,国王听后大为震惊,“他很惊异像我这么一只无能而卑贱的昆虫(这是他的说法),竟怀有如此非人道的念头,说起来还这么随随便便”格列佛感到很失望,不过他作为知识分子的优越感使他通过贬低国王的孤陋寡闻、布罗

7、卜丁奈格民族智慧的低下来满足自己的自尊心。在这卷中,格列佛的情感变得激进,不似在第一卷中的冷静,不过此时他对自己身份的认同也可以理解为他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之情,这种意识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6  第三卷的出现好像和前两卷的关系不大,显得较为松散,不做较多谈论。在第四卷中,格列佛对自我社会身份的认知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不再是自以为是的优越人,他的叙述也少了很多讽刺意味,变得理性、客观,有一定的自我批判的色彩。在慧?国里,智慧的马充满了美德和理性,而这里的人类却卑鄙龌龊、好吃懒做,同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