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ID:30545729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31

“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初探_第1页
“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初探_第2页
“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初探_第3页
“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初探_第4页
“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合格人才,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不等于降低质量要求,而是通过提高有限时间内的学习效率,努力实现“减负增效”。为此,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深层次问题,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阵地,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高效学习、快乐成长的学堂。 

2、 一、对“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理解  “课案”包括三部分,即指导学生课前自学的“预习案”、组织学生课上学习的“探究案”、督促学生课后复习的“训练案”。“课案”是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而设计的有目标、有程序、有题例的方案,是教师站在引导学生自学的角度上,对教材再次加工而编写的适合学生学习的文本。  “课案导学”是以课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导学问题为核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发点拨为主导,由师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主探索、自我

3、发现,真正实现由教师“教”到学生“学”的转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5  二、“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模式的教学过程  “课案导学”教学,以备课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对备教批辅及考评等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其教学程序为:  (一)精心编写课案,夯实“减负”基础  认真备课,精心编写课案,是有效实施“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前提,也是实现课堂高效,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基础。  1.课案编写的原则  ①自主性原则。理清教与学的关系,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给学生

4、提供更多的自学、思考、讨论、练习的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②引导性原则。通过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等问题的设计,创造浓厚的情境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积极参与,达到学生主动学习、自我提高的目的。  ③探索性原则。课案设计时要将知识点转化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素质。  ④合作性原则。师生围绕课案,合作参与,积极探究,共同解决问题。  ⑤方法性原则。强化学法指导,通过课案引领,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2.课案编写的过程5  课案的编

5、写由学科组长负责组织,分为两个层次。首先,由学科组长按照教学进度将备课任务分配给组内成员,学科组成员在深入研究课标、教材、教辅及学情的基础上,精心编写出课案,在上课一周前交给组长以备学科组集体讨论。集体备课时间,学科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主备教师编写的下一周的课案进行研究、讨论、试做、修改。其次,组织学科骨干教师对学科组教师的初期课案进行集中讨论、修改、完善,最终由学科组长把关定稿,形成书面材料。如果具备条件,也可以首先组织骨干教师集中编写课案,再分发给学科教师讨论使用。  课案要在上课前一两天发给学生,让学生按照课案

6、要求作好预习。任课教师在上课前应重新复案,进行再备课,使课案适应所教学生,体现个人风格,具有个性特色。课后,教师应根据课堂发现的新问题、新思路,在课案上填写教学反思,以便积累经验,改进教学,不断完善课案设计。  3.课案编写的内容  课案设计应分课时处理教学内容,一般一课时设计一个课案。内容包括:  ①学习目标。指明新课标对此部分内容的要求,明确教与学的目标。目标的制定要言简意赅,简明扼要,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有目的地进行学习。  ②重点难点。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准确把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课案设计要充分体现重点、

7、难点问题,以便让学生抓住关键,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③学习要求。课案要对学生预习、上课及练习阶段应完成的任务及完成时间进行明确交代,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使学生知道“怎么学”,按时完成学习任务。5  ④知识结构。按照课标及大纲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为学生设计自主学习知识线索,使学生对本课知识形成宏观的、整体的认识。  ⑤导学问题。课案导学的基本教学方式是问题式导学,即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教师通过导学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自学。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导学问题”是关键、是核心,所以问题的设计必须具有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

8、、实效性,要创造浓厚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知识、锻炼思维、提高能力。  ⑥知识小结。让学生整体把握本节课所学知识,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归纳知识体系,总结知识规律。  ⑦达标测试。测试分为两部分,一是课上的达标测试,二是课后的巩固练习。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精心选择具有典型性、针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