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读本”要真的“读”起来

“语文读本”要真的“读”起来

ID:30545897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31

“语文读本”要真的“读”起来_第1页
“语文读本”要真的“读”起来_第2页
“语文读本”要真的“读”起来_第3页
“语文读本”要真的“读”起来_第4页
“语文读本”要真的“读”起来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读本”要真的“读”起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文读本”要真的“读”起来  新课改实施以来,苏教版语文教材编写者在必修课、选修课之外,还精心选编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用书――语文读本》。这套读本既相对独立,自成格局,又与必修课教科书参照呼应,如果能用心细致地阅读,必然能进一步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开拓思考空间,陶冶审美情操,升华人生境界。  可是在实际教学中,这套读本的使用率之低出人意料。很多学校的老师对读本不作要求,学生对读本不予重视,相当一部分读本被当成废纸,这实在是非常可惜的。作为一个在教学岗位上工作近30年的语文教师,我真心希望“语文读本”要真的“读”起来。  一、语文

2、读本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高中语文读本是学生增长人文知识的一座宝库,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其中,既有对青春的歌颂,也有对成长的礼赞;既有对精神家园的寻找,也有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既有浓郁诗情的抒发,也有美好爱情的讴歌;既有对科学的崇仰,也有对愚昧的揭露;既有对异地的向往,也有对故乡的思念……以必修一读本“永远的记忆”5这个专题为例,《故乡的山梨》《故乡的食物》《故乡的榕树》三篇文章,蕴含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浓厚的人文情怀。人在异地,常常怀有对故乡缕缕不绝的浓浓思念,这种思念往往会借助回忆家乡常见的一种食物,村边的一棵树,一条河,也可能是一次庙会,一场秋

3、雨来寄寓。家乡的山川草木、风土人情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流逝,相反,离开家乡越是久远,记忆反而越深刻,那些人事景物仿佛早已刻在人们的脑海里。李辉英的《故乡的山梨》和汪曾祺的《故乡的食物》都是因为食物而思念故乡的。前者以说明为主,但是却注意笔笔落在特定时期对家乡充满忧伤的怀念之上;而后者则是挖掘记忆深处的关于故乡的各种食物,写得琐细而具体,全文没有一处明点思乡的题意,但是一个人对故乡的食物有这么多这么深的记忆并且描述得如此精细,那行文背后的思乡之情自然也就跃然纸上了。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围绕与树有关的人与事来写,抒情的语调中融入了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4、之情。  还有必修一读本“寻找精神家园”专题对精神世界的探觅;必修二读本“热爱生命”专题对生命的热爱与敬畏;《禁忌》《记得那年清早》所表达的人民对和平的期待;必修三读本“深情的歌唱”专题对祖国、原野、长城、灵魂的礼赞;必修四读本“扭曲的心”专题对人物心灵世界的解读……如此等等,无不包蕴着丰富而深厚的人文情怀。若能认真阅读,悉心体悟,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修养当能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  二、语文读本有丰厚的作文养料  作文难,难写作,没话写,不会写,是很多高中生语文学习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不少学生甚至一些老师,为了写出自己觉得比较出色的文章,往往要

5、到课外挖空心思地搜觅写作素材,寻找写作资料。其实,如果真的能够好好阅读语文读本,善于融会贯通,善于化用巧用,就能觅得相当丰厚的写作养料。  一般而言,任何作文都离不开一个根本的命题对象,那就是“人”。从江苏省8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情况看,几乎每年的作文都和“人”5密切相关――2004年“水的灵动,山的沉稳”看似说水谈山,实际上,“灵动、沉稳”本来就是主要用于形容人的;2005年“凤头猪肚豹尾”当然不可能真的让学生写凤凰的头、猪的肚子、豹的尾巴,还是跟“人”有扯不脱的关系;2006年“人与路”,直接告诉我们作文考的是人的问题;2007年“怀想天空”

6、,谁怀想?还是人;2008年“好奇心”,谁的好奇心?最熟悉的那肯定是人的好奇心;2009年“品味时尚”,谁的时尚,谁来品味?还用说吗?2010年“绿色生活”,谁来过这样的生活?还是人;2011年“拒绝平庸”,谁拒绝?更是人。所以说高考作文最根本最核心的是人,而苏教版高中语文读本中的很多专题分别是写人生、人性、人情、人道、人伦、人才、人格、人品、人事、人望、人缘、人治的,如果高中学生对这些文本比较熟悉,并且有比较深刻的理解,那么,其中的佳作无疑会给学生提供极其丰厚的滋养。比如,集艺术与科学于一身的达芬奇,跨越百年美丽的居里夫人,带着“思想自由,兼

7、容并包”八字方针进入北大的蔡元培,因为一个人(包括他所编辑的刊物)的生命被激活而影响了一个时代的陈独秀,“我愿意是激流”的裴多菲,唱出“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尽英雄泪”的纳兰性德,“把南非建成彩虹般的国家”的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这一切的一切,都给学生的写作提供了足够丰厚的营养,读懂读通,哪里还要抓耳挠腮地为没有东西写而烦恼呢?  三、语文读本有丰实的写作范例5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如果能把这个例子学好了,对于学生的语文能力尤其是写作能力的提高无疑有着巨大的帮助。语文读本里面,有非常丰实的写作范例,可供学生学习、借鉴、体

8、悟、领会、参照、摹写。  当前高中生写作中突出的问题是文体不清,学生的头脑里没有明晰的文体意识,写的文章既不像记叙文,也不像议论文,往往开头发一通议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