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阅读显神韵

个性化阅读显神韵

ID:30547284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31

个性化阅读显神韵_第1页
个性化阅读显神韵_第2页
个性化阅读显神韵_第3页
个性化阅读显神韵_第4页
个性化阅读显神韵_第5页
资源描述:

《个性化阅读显神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个性化阅读显神韵  摘要:萨特说:“阅读就是自由的梦。”课标也指出:阅读实践活动应关注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所以,青年教师观摩课中,许多课的教学设计特别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阅读;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4-091-001  课标指出:阅读实践活动应关注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下面就《印度洋上生死夜》一课谈谈我的感受。  教材分析:  1.本文篇幅较长,但脉络清晰,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在完美的结构里,延展着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遇到危险――化险为夷――

2、感到欣慰),富有艺术感染力。  2.通过对心理活动的描写,突出并揭示人物品质。当感觉到所处位置要发生海啸时,皮埃尔是“立即离开这儿”,还是“向来往船只通报这一信息”。当责任心让他选择留下打灯语时,他为客轮开始没有看清灯语而急得发疯;为妻子生命垂危心在抽搐;当客轮转航后,他心情平静;得知没有船只和人员伤亡时而欣慰。  片段一:  师:请同学们各自默读这一段话,从中你体会到什么?5  “不,我不能走!现在我可能是世界上唯一确切知晓这场海难即将发生的人。我有责任向来往船只通报这一信息。”  生1:(将“不,我不能走!”字重读)我觉得应该突出“不”字,才能将皮埃

3、尔留下的坚定信念反映出来。  生2:(将“唯一”字重读)我觉得应该强调“唯一”,才能表现皮埃尔留下的重要性。  生3:(将“责任”字重读)强调“责任”是为了说明皮埃尔是一个舍小家、保大家的人。  生4:(将“责任”重读)我觉得强调了皮埃尔是个富有责任心的船长。  师:同学们的朗读处理都很有意思,都有各自的理由。不过,尽管咱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  生:皮埃尔留下的原因。  生:是为了一船人的性命而不顾妻子的生命留下报信。  师:说得对。只要我们的朗读处理都是围绕这一点的,那么就都是允许的。下面,请你们想着这个目标,按照自己的

4、处理方式各自朗读这句话。  片段二:  (课件出示)面对妻子的死,皮埃尔反而变得分外平静,“亲爱的,原谅我……”  师:自由读这一段话,有什么问题吗?  生:面对妻子的死,皮埃尔为什么反而变得分外平静?  师: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提得真好。谁能帮帮他?  生:一船人得救了,他心里平静了。5  生:他和妻子的心愿完成了,心里平静了。  生:他准备陪伴妻子一起走向死亡,所以心里很平静。  师:还有问题吗?  生:他请求妻子原谅什么?  师:这个问题有价值。我们一起来思考。  (师略作停顿,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生:他想说:“亲爱的,原谅我没有及时救你。” 

5、 生:他想说:“亲爱的,原谅我还有好多事情没和你一起做完。”  生:他想说:“亲爱的,原谅我为了素不相识的一船人而不顾你的性命。”  师:是的,此时的千言万语都表达不尽皮埃尔对妻子的感情,一个省略号包含着皮埃尔内心丰富的情感,一个省略号表达出皮埃尔对妻子无尽的愧疚。再读体会!  片段三:  (课件出示)“谢天谢地。”皮埃尔自言自语“克勒松,现在你可以安息了……”  师: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发挥想象把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  教学评析:  综观这节课,我认为充分放手让学生读、悟,师生交流顺畅。  第一,“读”占鳌头,显示个性。给学生充

6、分自读自悟时间,师生相互交流,将文本的情感与自己体验相结合。5  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学会阅读,更主要的是读出个性来。最佳也是唯一的办法就是多读、熟读,反复吟诵。以课文为凭借,以读书活动为根本的外部语文(范文语言)信息的加工内化过程。  课堂中凸现了学生对文本“多元的解读”。学生个性化解读,想自己所想,想别人所想,想别人所未想。片段一其实透视了多元解读的辨证性。“体会到什么?应该强调什么字眼?”然而,“哈姆雷特”再多样也决不会变成“林黛玉”。因此老师显然注意到了这一点,这个片段中,在学生交流各自的理解后,教师分别作了这样的引导:“尽管咱们的处理方式不同

7、,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虽然镜头不一,风格有别,但我感觉你们的意图都是一样的,能说说吗?”显然,这是教者的有意之为,旨在通过一种价值的引领让学生领悟文本对话中“主观”与“客观”的辨证规律。  第二,读中感悟,训练思维。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跟文本“亲密接触”,寻求情感上的共鸣。与此同时,生生之间的碰撞、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有力地推动着对话的不断深入。  片段二、片段三可以看出,不加咀嚼的朗读真能让学生感悟、理解、内化吗?老师引导学生从消极被动的“接受式阅读”向质疑问难的“探究式阅读”转变,鼓励积极探究,大胆质疑,读出共性中的个性。  给学

8、生思考、探究时间,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自主选择,文本是学生自己读懂的,情感是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