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数下降不代表考研“遇冷”

人数下降不代表考研“遇冷”

ID:30547797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31

人数下降不代表考研“遇冷”_第1页
人数下降不代表考研“遇冷”_第2页
人数下降不代表考研“遇冷”_第3页
人数下降不代表考研“遇冷”_第4页
人数下降不代表考研“遇冷”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数下降不代表考研“遇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人数下降不代表考研“遇冷”  研究生开始全面收费,报名人数再次下降,专硕报名比例上升……诸多变化激荡着“考研”二字。2014年的各种改变,将会对7个月后的2015年研究生考试产生怎样的蝴蝶效应?  冉盈志: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办副主任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求学?考研》:我国2012年的研究生招生规模比2003年增长了1.17倍,其中博士生、硕士生的招生规模分别增长了37.9%和135%。在持续10年扩招之后,2013年的硕士生扩招幅度较2012年仅为2.28%,博士生扩招幅度也仅为2.65%,这两年研究生扩招幅度明显缩小,以后是不是会趋

2、于稳定?  冉盈志:根据目前的情况看,未来几年不大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扩招的情况,但会保持小幅度增长,而且在不同单位之间可能会出现微调,将招生指标向培养条件好、质量高、社会需求旺盛的单位和专业倾斜。  熊丙奇:由于连续多年的扩招,已经严重影响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因此近几年招生规模没有再大幅度地扩大,而是由扩大招生规模转向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求学?考研》:近20年内,考研报名人数继2008年首次下降之后,2014年出现第二次下降,报名人数为172万人。考研是不是有“遇冷”的趋势?6  熊丙奇:上次报名人数出现下降的时候,也有很多人在说考研热已经降温,

3、但是随后又出现了连续数年报名人数上升的情况。考研人数大致受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是本科生的就业形势,如果就业很难,考研的人就会多;如果就业形势好转,考研的人就会比较少。再者,二本、三本院校的培养导向也会影响到考研人数,如果继续以高考研率作为学校的追求,出现众多“考研基地”,考研人数势必走高。另外,国家政策的引导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4年3月22日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教育部将做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的工作。如果真的有这么多地方高校向职业教育方面转变,也会影响考研人数。另外“学历情结”也是很多人

4、考研的原因,高学历会得到更多的认可,也促使很多人去考研。  冉盈志:据观测,未来几年的报名人数很可能在一个小幅度范围内波动,一般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从2014年起,所有新入学的学生都要按规定缴纳学费,这样大家在选择报考研究生的时候会更加理性地思考利弊得失,权衡是否报考、选择报考哪个院校、报考什么专业等。  《求学?考研》:近几年,报考专硕的学生数额比例逐年增加,2014年报考学硕的占61.7%,报考专硕的占38.3%,会不会很快出现专硕招生多于学硕的情况?6  冉盈志:未来几年,专硕的报考人数及比例还会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大容易出现大幅度的快速增长。一

5、是专硕的招生计划比例是逐步提高的,这会直接影响报名人数及比例的提高;二是考生及社会对专硕的认可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三是专硕比例的提高还受制于专硕学科点的增列。因此我认为专硕达到或超过学硕的比例应该还有较长的时间。  《求学?考研》:2009年全日制专业硕士开始大规模面向应届本科毕业生招生,5年间,有“专业硕士符合市场需求”的支持声,也有“专业硕士含金量低”的反对声。  冉盈志:这两种情况实际上也确实存在,只是反映在不同的培养单位、不同的学科专业而已。培养条件优良、质量好、专业方向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学位硕士毕业生,就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和肯定,这种培养模式

6、自然也就得到了他们的支持。但是不可否认,少数单位的少数专业在生源质量、教学条件、培养质量、社会需求度等方面也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这部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状况并不乐观,还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  熊丙奇:近几年,专业硕士教育在公办高校迅猛发展,但随之出现很多问题。有论者称,在近年来的考研中,存在两种“备胎”现象――非名校是名校的“备胎”,专业硕士是学术硕士的“备胎”,组合起来,非名校的专业硕士几乎就是“备胎”的“备胎”。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与考研追逐学校的“名气”,获得更高、更好的“学历身份”,而非关注究竟能学到什么有关。这也暴露出目前研究生招生、培养中存

7、在的问题。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相比,除了学制变化(基本上两年)、学费变化(学生自费,学费定价高)、地位变化(比学术硕士地位低)、名称变化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其他变化。因此,就很难形成有特色的专硕,也就很难吸引学生。很多学生还是把专硕作为考不上学硕的“备胎”。专硕只有做出特色,才能真正吸引学生。  《求学?考研》:本刊调查显示,28.87%的被调查者表示非“985”6名校不考,54.23%的被调查者表示会选择“985”“211”高校或者仅是“211”也可以,37.32%的被调查者表示学校知名度是择校的最重要因素,您怎样看待这种“名校热”?  冉盈志:“名校热”

8、在未来几年还会持续,一方面“名校”有好的师资队伍、科研条件,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