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惰”成就“智慧”

“懒惰”成就“智慧”

ID:30599374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1

“懒惰”成就“智慧”_第1页
“懒惰”成就“智慧”_第2页
“懒惰”成就“智慧”_第3页
“懒惰”成就“智慧”_第4页
资源描述:

《“懒惰”成就“智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懒惰”成就“智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由此可见,语文探究性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语文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一直努力做一个“懒惰”教师,我的课堂有点“另类”――多学少教,先学后教,孩子常会“游离”预设的教学“轨道”,课堂随学情而走,随学情而定。殊不知,却有同事把我称为“智慧老师”!其实,孩子们在我的课堂上获得了探究的勇气,获得了自学的方法,获得了良好

2、的语文素养。原来,“懒惰”可以成就“智慧”!  一、错误生成美丽  雨果说:“尽可能少犯错误,这是人的准则;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尘世上的一切都是免不了错误的。”?犯错有时真的不好,会贻误时机,酿成不可估量的后果。但是世上没有完美的人,更何况初始学习的孩子们呢?作为教师,我们要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让他们感觉犯错不可怕,反而使他们在错误中生成智慧,追求卓越,  平时的生字教学,我基本放手让学生自学,然后请小老师教大家识记。记得在教学“制”的时候,民主的课堂让学生畅所欲言。由于“制”4左边一半无法用读音表示,只能请孩子书空记忆,左边部分的笔顺是难点。当我范写完毕刚把手放下时,

3、只见宸宸高高地举起了小手。得到允许后,他很有素养地说:“刚才周老师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什么错误?”我心里咯噔一下。“制左边的第四画应该先写中间一竖,再写下面的‘竖’、‘横折钩’。”幸亏课前已经研究过这个问题了,我已是心中有数,于是示意学生拿起语文书,微笑着说:“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请教这位不开口的老师。”学生一看,顿时明白了原来出错的是宸宸。再看他,脸上泛起了一丝惭愧,更有太多的无辜:怎么错的反而是我了呢?我真诚地对他笑了笑:“没事,多勇敢!会思考!能让大家把‘制’的笔顺记得更牢。来,伸出小手,再写一次!”孩子们乐意地举起小手,一笔一画地写起来。  莎士比亚说得真好:“最

4、好的好人,都是犯过错误的过来人。”那我们就让错误变得不再可怕,而是变得美丽且有意义吧!  二、我的课堂我做主  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同时体验了获得知识的乐趣、学会了获得知识和方法的过程。”我对这个观点是感同身受的。这学期,结合“三会”课题在教学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绝大部分的孩子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一小部分学困生也有了小小的成就感。  例如,我上《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这篇独立阅读课文,课前明确让同学们小组交流后推荐代表上台做小老师。大家的交流很有见地,我稍作记录如下:有同学抓住设问句展开教学,归纳每段大意;有同学抓住比喻句、反问句,强调报纸魔力之大;有同学抓住“惊天动地的新闻”

5、“回肠荡气的故事”“形形色色的消息”4等结构相同的短语,体会世界变化之快,社会发展之快,从而突出报纸上令人着迷的东西之多;有同学抓住数据对比,突出社会信息量的增大,强调报纸内容的丰富;更有同学还和大家进行了互动,调查同学们最近阅读了什么报纸,有哪些新闻和大家分享?然后强调读报意义和呼吁大家从小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最后还给同学们推荐了两份报纸――《人民日报》《科学周刊》……不试不知道,一试还真让我对孩子们刮目相看!上台和大家分享的孩子们讲到了我备课中所有的知识点、训练点。实践证明,教师的“懒惰”实际是放手和引导,可以使孩子们更加会学、善学和乐学,使他们变得更加“智慧”。  三、学

6、贵有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究,有了探究才会有创造。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诱导学生主动提问,积极思考。  我在教学《世界真美呀!》一课时,孩子们就是一个个独立的、有丰富情感的儿童。学习第一段时,孩子质疑:1、世界是有许多颜色的,蛋壳中的小鸡怎么会认为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呀!尽管,提问的孩子没有深入理解课文,问题似乎多余,可正好让其他孩子自己解答,是语言实践的好机会。2、我们孩子都是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而母鸡怎么只会生蛋,还要孵鸡蛋,才能孵

7、出小鸡呢?我是这样处理的:这可是一个高深的问题哦,推荐大家阅读《十万个为什么?》。只要坚持多看课外书,一定会变成一个小博士的!  又如在教学《奶奶的白发》一课时,文中“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4这句话的感悟理解是个难点。引导孩子读到这一句的时候,我一脸的疑惑,装作不懂其中的意思,请孩子们谈谈体会。一开始,他们一知半解或者云里雾里、答非所问;我也不紧不慢,表示自己越听越不明白了,还用上激将法说:这是一个难点,老师都不懂,也难怪你们读不懂。孩子不服气,于是我建议小组讨论。有的说:奶奶年纪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