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反思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反思

ID:30599379

大小:10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1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反思_第1页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反思_第2页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反思_第3页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反思_第4页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教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的一些思考  这本书基本上在高二年级使用,集中的将唐宋元三个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诗人及其作品展示给学生。从目录中可以看出,(见文后附录一)三个单元的基本教学,都分为基本阅读和拓展阅读两个部分,基本阅读以诗人为线索,拓展阅读则以诗歌题材为分类标准。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发觉这样的排版固然有其合理之处,但是就阅读能力提高方面显然不能做到专攻一类。以往我们的教学是基本阅读全讲,以介绍作家风格为主结合诗歌意象、抒情等细节进行教学,拓展阅读不全讲。这样的教学安排,在教一方,显然是比较全

2、面,但是在学的一方,就不是很有效。所谓的有效,是指是否真正的体现出本年度的高考《考纲》要求。2011年语文考试大纲说明中古代诗文阅读的鉴赏评价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也就是说,考纲明确的指出在内容和形式方面考查学生的古典诗歌阅读能力。2011年的广东卷出乎意料的“含糊”,显然,对学生“技巧和积累”的考查最终将会指向综合分析能力的检验。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的学生必须要具备独立的“赏析”古典诗歌的能力,这样才会在高考的大旗下游刃有余。5  二、教学思路雏形  根据以上的思考,我想在古典诗歌阅读

3、能力的教学和训练上分成三个梯度,第一梯度:基本知识;第二梯度:技法训练;第三梯度:整合分析能力提高.首先按照诗歌题材分类重新编排《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唐诗部分。  三、教学过程设想(以高二年级诗歌教学为例)  1、第一梯度教学尝试:  首先,培养“诗性”,记忆基本常识。  比如:关于传统诗歌意象的含义的教学,力争在生活中找机会让学生多一些生活和情感体验,“晴朗的夜晚,让学生举头望明月;狂风暴雨的时候,让学生凭栏远眺;繁华盛开的时候,踏足校园闭目品析;微风渐起的时候,扶风静思……”;课堂教学中,寓教于乐,尝试新鲜的教学方式,我曾经讲过一堂复习课,主要针对“意象”做

4、总结复习。以仿写句开始教学:“一看到……就想到……”先举例:“一看到月亮就想到亲人;一看到月亮就想到诗人客居他乡”然后给出一系列的意象“风雨、浮云、流水、杨柳、大雁、燕子……”要求学生结合知识和生活体验来接龙。这样的一节复习课,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但是已经达到了意象意义梳理的目的,而且形式简单,完全可以随时放到教学当中,既活跃气氛又加强记忆。同样,这种方法也可以总结各种题材的思想感情。  其次,“意象――意境――思想感情”进行诗歌教学,强化知识,提高鉴赏能力。  这一梯度知识的特点是“琐碎”5、容量庞大,但是,这样做学生也只能浅尝辄止,而且基本上不会形成一种思

5、维习惯,更重要的是,原本就毫无规律可循的基础知识无法有效记忆。统一每节课的基本教学思路比如,“即景抒怀诗”这一单元的诗歌教学,学生应掌握通过意象推断诗歌题材并了解该类型诗歌所抒发的五种基本情感。以意象――意境――思想感情为主线,穿插一些表现手法进行讲解,基本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以往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贪多求快的教学心态是完全不可取的。  2、第二梯度教学尝试:“循环反复”强化技法  如果说上一梯度解决的“米”的问题,那么,这一梯度将试图解决的是“为炊”的问题了。无论是现代文还是古典诗文的阅读,重点都在于“阅读”二字,说白了其实强调的是一种阅读的思维方式。经常有学

6、生反应,明明知道诗歌中某意象的意义,但是还是看不懂,也不会做题目。这样的情况很常见,问题出在那些能够背诵记忆的知识是“死的”,缺少了“方法论”就如一潭死水。放眼望去,关于古典诗歌鉴赏方法多如牛毛,各有特色,有的甚至可以被总结成公式,而我推崇的方法是“先情感思想后表现手法”。  任何诗歌都是为了抒发诗人的情感和思想的,无论他采用什么样的语言,什么修辞,什么手法,都是为了表达这个内容而服务的,也就是说形式服务于内容。先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然后再结合这种情感来分析手法。个人认为,学生阅读诗歌主要的困难是把握诗人在诗歌中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一旦明确了诗歌的思想感情,又明确

7、的知道所有的语言、写景、抒情、修辞、形象都是为表达这一诗歌主题而服务的那么就解决了“读懂诗歌”5的问题,那么,老师通过两个问题考查学生是否理解诗歌内容这样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4、第三梯度教学设想:“高屋建瓴”化有形于无形  之所以是设想,是因为还未在学生中有效的开展,但是对这种提高阅读鉴赏能力的方法却很有信心。就是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将老师解放出来,让学生去独立赏析古典诗歌,具体做法很简单,只给出诗歌及注解,要求学生用200字左右的文字赏析此诗。先不做内容要求,答案从学生中来再回到学生中去,不断引导,不断完善,最后达到横一条线:从题目――作者――诗歌内容―

8、―注解背景;纵一条线: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