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培养审慎态度――《滕王阁序》名句赏析

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培养审慎态度――《滕王阁序》名句赏析

ID:30602558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1

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培养审慎态度――《滕王阁序》名句赏析_第1页
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培养审慎态度――《滕王阁序》名句赏析_第2页
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培养审慎态度――《滕王阁序》名句赏析_第3页
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培养审慎态度――《滕王阁序》名句赏析_第4页
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培养审慎态度――《滕王阁序》名句赏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培养审慎态度――《滕王阁序》名句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培养审慎态度――《滕王阁序》名句赏析  一、导入讨论  师:同学们,今天请允许我来和大家分享一段民间传说。相传一个秀才要从内陆乘船去交趾,但是由于暴风雨一连数日未能起航。一个个烦躁的深夜他总能听到海上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吟哦持续到天明。第五天头上,这秀才终于不耐烦起来。他走上船头,对着海面大喊道“这首诗太过沓,不如我来改改――落霞与孤鹜,秋水共长天。仁兄你看如何?”良久,海面上传来一声长叹。从此,土人再也没有听到自从王勃死后就一直存在的吟哦声。那么大家认为这一声叹息是表达自愧不如还是后

2、人无知呢?究竟该不该删呢?  生;我认为是自愧不如。毕竟缩减了“齐飞”和“一色”可以使文句更加简洁,该删。  生:是后人无知吧。老师说过阅读文学作品应该“知人论世”。王勃所处的初唐时期人们生活日渐富足,长句可以很好的表达这种盛世气息;而且“落霞与孤鹜,秋水共长天”作为简单的意向罗列可没有“枯藤老树乌鸦,小桥流水人家”那样感情指向单一,没有“齐飞”和“一色”限制想象,很有可能会误导读者呢!不该删。  师:其他同学怎么看?(各有将近一半同学举手支持上述单一观点)好吧,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讨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天长一色”5所表达的感情。如果单

3、一,就是删的好,如果丰富易产生歧义,就是不该删。  二、展开讨论  师:下面我们来分组讨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天长一色”的感情,10分钟之后尽量多的罗列出其中传达的感情取向。  (学生按照事先确定的没4人一组进行讨论)(教师随机参与个别组的讨论)  师:(10分钟之后)请大家展示讨论结果。  (学生举手)(教师按举手顺序请各组代表发言)  生:我们组认为这两句代表的是单一的悲哀。因为意向构词自身已经有了明确的指向,“落/孤/秋/长”都是消极意象,给人凄凉的感觉。  生:我们组认为这两句表达的是淡淡的喜悦。也很单一。因为“落霞与孤鹜”看

4、上去似乎悲哀但“齐飞”了,剩下的不是忧伤排遣完的喜悦?“秋水共长天”确实有点冷清但因为变成“一色”就有了动感,这不是活动的暖色调了吗?  师:两组都有道理。可是如果都合适,是不是就都没道理了呢?  (学生笑,有人说“这是个悖论”)  三、深入探究  师:看来大家结合诗歌鉴赏的手法发现了意象的温度和动静之别。虽然我们没有得出结论显然有了很好的方向。接下来试着扩大思考范围,从骈文文采的角度分析这句话,看看对仗、音韵等方面是不是只创达了一种感情。  (学生第二次展开组内讨论)5  (教师随机参加讨论,发现各组思考空间明显扩大,一些学生还像文学评

5、论课上那样字斟句酌,态度审慎)  师:请大家整理材料准备发言。从哪一组开始?  生:我们组认为这两句表达的感情多样化。  师:哦?新鲜的观点。可以分析一下吧?  生:(很得意的样子)当然,我们认为这两句表达了矛盾、虚无的感情。按照对仗的写法分析,我们找到句子内部的照应――出句里,“落霞与孤鹜”是由上向下的意象、“齐飞”是由下向上的意象,落霞是远孤鹜是近,落霞是大孤鹜是小;对句里,“秋水共天长”是无色的而“一色”却是有色的,秋水在下长天在上,秋水是小长天是大。在句子中含有这么多对立的意象,说明作者的心理是无法开解矛盾。我们还发现王勃似乎在用

6、一种虚无安慰自己。你看,这两句的矛盾之处可以连接成一个动态过程,或者展现的是人的一种潜意识――落霞到齐飞是由上到下到上,落霞到孤鹜到齐飞是由大到小到无,秋水到长天到一色是从无到有再到失去个性的统一即“无”,包括出句与对句经的对仗构成落霞/孤鹜/秋水/长天的照应也是大/小/小/大、远/近/近/远、虚/实/实/虚的照应。这样就可以总结说,王勃认为大小等同,远近等同,有无等同。或许王勃认为自己就是被困在这种虚无中无法解脱吧。  (该生一边发言一边在黑板上板书,矛盾,虚无;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大/小/小/大、远/近/近/远、虚/实/实/虚) 

7、 师:非常精彩。其他各组有没有补充?  生:我们组还发现“齐飞”和“一色”5有音韵上的不和谐。做对子应该是?起平收,可是“飞”是平面“色”是?,平起?收!这种违背常理的对仗,是不是也显示了王勃此时想要摆脱既成困境的愿望?  师:(点头微笑)有可能。还有“补充说明”的组么?已经分析这么深了........  生:(打断)有!我们一致认为“落/孤/秋/长”不只是凄凉的意象能渲染悲伤的情感,更在动态、数量、季节、生长的阶段都处于后期,所以显得落寞、高傲。作者也表达了一种落寞的高傲,比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一类?  师:你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在作品

8、中有佐证吗?  生:没有。  师:那么?  生:孤例谨慎用.......我的例子删除。但我们的观点不变。  师:那大家觉得这一组认为“落霞与孤鹜去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还表达了王勃当时一种落寞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