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使用词汇

准确使用词汇

ID:30619718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1

准确使用词汇_第1页
准确使用词汇_第2页
准确使用词汇_第3页
准确使用词汇_第4页
准确使用词汇_第5页
资源描述:

《准确使用词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准确使用词汇  摘要:词汇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元,本文分析了准确使用词汇的重要性,用丰富的实例论证了准确使用动词和形容词所取得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准确使用动词形容词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章最基本的单元是字,但如果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概念和含义,必须用到词,所以文章的修炼要从词汇开始。文章中的词分实词和虚词,实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但无论实、虚,发挥其魅力的前提是要准确。好比射击运动员,只要每枪打中靶心就能拿冠军,用不着像花样滑冰、自由体操、跳水等项目的运动员那样去费尽心力玩许多特别的花样儿。名词使用要准确自不

2、待说,那是约定俗成的一个概念,张冠不能李戴。而文章最出彩的地方是怎样用好动词和形容词。  一、准确使用动词  动词是描述动作的。事物总是动态比静态更复杂多样,对应其状态的,词汇自然也就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去找那个“唯一”的,也就是最准确、最生动、最有美感的词。比如,要描述眼睛的动作,就可以有看、望、盯、瞧、瞄、瞅、觑、瞪、白、窥、瞥、斜等等,具体用哪个词,要看人物身份,要看语境,要看作者想追求的艺术效果,等等。再比如你帮一个人上楼梯,可以用“扶”也可以用“搀”,但这两个词用起来又是不同的:“扶”是你用三四分力,他用六七分力,“

3、搀”5则是你用六七分力,他用三四分力。这就要求使用时的字斟句酌,实际上每个词就像用秤称过重量一样,都有极细微的差别,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用途。大致说来动词在文中用得是否准确,要看四点:对象、主体、背景、效果。文章是一个有机整体,牵一“词”而动全身。这在古典诗词中更为严格,是牵一“字”面动全身,所以古代诗人的一项基本功是炼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形象地道出了炼字的辛苦。“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等等,是画龙点睛之笔,是极美的使用动词的范例。  “推敲”的故事家喻户晓,这两个动词的拣择

4、最能说明问题;表面看是在炼字,其实不同的字表达的是不同的思想感情。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为“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今天我们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从古至今人们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所以他要推。他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

5、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表明寺里有人应门,他可能是乘月夜访友归来。那寺里即使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推”的气氛较平和,“敲”的气氛较冷寂。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所以问题不在于“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于哪一种意境是他当时所要表达的,而且是与全诗调和的。5  现在写文章虽说不像古人那样了,但用词也一样要讲究。当代作家叶圣陶是新中国语文教育的开创者,他的文章用词就很精准。例如:  ……他们能把铜丝恰如其分地剪好曲好,然后用钳子夹着,在极稠的白

6、芨浆里蘸一下,粘到铜胎上去。  这是他的说明文《景泰蓝的制作》中的一段,这是作者在解释景泰蓝制作工艺中最重要的工序――掐丝,用了一连串的动词:剪、曲、夹、蘸、粘,五个动词把一个制作工序说的清楚明白,每个动词的选择使用都非常准确、传神。  二、准确使用形容词  语言表述有两个境界,一是说得清楚明白,这个只用名词和动词就可以达到;二是要说得美,这个就要用到形容词。看下面这段文字: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7、如果不用形容词,这段话就成了:“荷塘上面是叶子,叶子中间有花,有的开着,有的还没开。”意思倒也说清楚了,只是缺乏美感。形容者,外表也,形体、容貌、势态,所以形容词常和名词、动词连用。本来最简单的动宾结构就能说明事物,如果再加上形容就能使文章更好看,更生动,内涵更丰富,好比是素描稿上了色彩。比如:可以说“他在爬山”,但“他愉快地爬山”似乎更好,不仅说明了一种状态,还传达了一种心情。  无论是客观形态还是人的心理都是复杂的,如“笑”5有微笑、大笑、苦笑、窃笑、嬉笑、奸笑、皮笑肉不笑等;怒,有大怒、震怒、恼怒、愠怒等。使用形容词是

8、为了表现作者主观想要强调的一面。形容词的作用与名词、动词的不同点是,它更强调主观色彩。如果说名词、动词是线条,形容词就是颜色。形容词最能体现作者主观的动态的心理,也最能煽动读者的情绪。一篇文章只有名词、动词、形容词配合使用才能动起来、美起来,才能达到作者与读者的交流和共鸣。比如下面这两段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