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西安城空间形态与功能之转变及其影响.

明清西安城空间形态与功能之转变及其影响.

ID:30803047

大小:21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03

明清西安城空间形态与功能之转变及其影响._第1页
明清西安城空间形态与功能之转变及其影响._第2页
明清西安城空间形态与功能之转变及其影响._第3页
明清西安城空间形态与功能之转变及其影响._第4页
明清西安城空间形态与功能之转变及其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清西安城空间形态与功能之转变及其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明清西安城空间形态与功能之转变及其影响史晓成(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82)李红艳收稿日期:2007-02-15作者简介:史晓成(1972¾),男,陕西咸阳人,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从事规划设计工作。联系方式:Cheng745005@yahoo.cn.com;13991851005.李红艳(1972¾),女,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生.(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摘要:目的今天的西安主要是在明清西安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研究明清西安的变迁,

2、对具有3100年建城史的西安来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对未来西安的城市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方法通过查阅大量的古文献资料,结合多年来在西安的规划实践,本文深入分析西安在各个历史时期政治、军事、经济及社会背景,由里及表,分析城市空间形态与功能的转变过程。结果指出明初拓城与修筑秦王府使得西安城突破了唐末以来数百年的狭小城市空间,明后期钟楼移建与关城的修筑进一步奠定了西安的城市格局。清代满城内部规划严谨,经民国整修之后得以保留,直接决定了今日西安城东北角的道路布局。结论明西安城以及满城和南城的修筑对此

3、后西安城市形态与功能布局具有不可忽略的决定作用。关键词:明清;西安;城市空间形态;功能布局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长安自古帝王都”,作为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古都之一,西安自周秦以来就承载了大统一时代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重要地位。至有唐一代,建制庞大而又不失瑰丽壮美的长安不仅是唐王朝辽阔版图上的一颗明珠,更是当时东亚乃至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际性大都会。然而,任何城市都不免经历兴衰和起伏,在唐末纷乱战火和全国经济中心南移的趋势下,长安城的首善地位已然不再。尽管不再有帝王之气的眷顾,长安依旧保有

4、区域中心城市的巨大战略价值,在明清两朝作为西北第一重镇继续书写着历史。研究明清西安城的变迁,仍然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1唐末以降长安城的历史变迁在讨论明清西安之前,有必要对唐后长安的衰落与变迁作一铺陈。唐末战乱给长安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破坏。黄巢起义军从长安败退时“焚宫闱、省寺、居第略尽,拥残党越蓝田而逃。”[1]攻下长安的官兵又对城市进行了新一轮的破坏,据《旧唐书》载:“及诸道兵破贼,争货相攻,纵火焚剽,宫室居市闾里,十焚六七。贼平之后,令京兆尹王徽经年补葺,仅复安堵。至是,乱兵复焚,宫阙萧条,鞠

5、为茂草矣。”[2]。尽管平乱后已略加修缮,唐僖宗从蜀中返回长安时所目睹的还是“荆棘满城,狐兔纵横”的破败都城。至昭宗天佑元年(公元904年),朱全忠为胁迫皇帝迁都洛阳,“以其将张廷范为御营使,毁长安宫室百司及民间庐舍,取其材,浮渭沿河而下,长安自此遂丘墟矣。”[3]。一代名都至此几为毁灭殆尽。处于军事防御的考虑,佑国军节度使兼京兆尹韩建对长安城进行了改筑,“去宫城,又去外郭城,重修子城”[4]...,史称韩建新城。显然,为战火所凋敝的长安城人口剧减,经济停滞,再依照盛唐的旧城建制已经毫无必要与可

6、能了。据《类编长安志》载:“(皇城)俗呼为子城,在宫城之南,东西五里一百五十步,南北三里一百四十步。”[5],照此数据估算,韩建新城的面积若与原皇城相当,则仅有原唐长安城的十六分之一左右,考古发掘也证明了这一点[6]。由于韩建新城的城廓较之以前大大缩小,唐时皆属京兆长安府管制的长安、咸宁两县治所均未规划于城内。如此一来,三城如子母相拱而立,在战乱频仍的年代于军事上甚为有利。这种三城分立的情况,在长安城的历史上则是首次出现。此后历经五代(图1)、宋、金、元数朝,长安城虽名称数异,其规模却大致没有发

7、生改变。宋人所辑《长安志》载:“天佑元年,昭宗东迁于洛,降为佑国军,梁开平元年改府曰大安,二年改军曰永平,后唐同光元年复为西京府,曰京兆……晋天福元年改军曰晋昌……汉干佑元年改军曰永兴,其府名仍旧,本朝因之”[7],《西安府志·建治》则载:“唐永徽五年筑罗城,……约其制谓之新城,宋金元皆因之”[8],可见在政权更迭频繁的五代时期至北宋开国,新政权仅在行政建制上略加修改,并未对城垣规模进行大规模的变动。宋夏对峙期间,北宋为加强长安(时为永兴军路京兆府)的防御能力,对城防作了全面的修葺与加固,但城的

8、规模依然未变(图2)。元朝建国之后,京兆府先被改为安西府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年)又改为奉元路城(图3)。比较五代与北宋、元的长安城图可以发现,三者的建制十分相似。除了东西两侧的万年(咸宁)、长安小城始终未变外,各代的行政中心,从五代衙府、北宋京兆府到元朝衙城也均位于城的几何中心偏东北方。需要注意的是,元朝奉元路城外还筑有安西王府和太子府,城西南角的含光门也于元时被封闭。在唐末到明初的几百年间,长安城由庞大的帝都降格至区域性的中心城市,并自韩建新筑城后保持在一个比较小的规模上。但是,长安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