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解读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解读

ID:30819406

大小:65.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1-03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解读_第1页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解读_第2页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解读_第3页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解读_第4页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解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核心知识点:传播学的相关学科   社会传播的特点   精神交往理论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信息社会  符号/意义象征性互动理论   现代社会的象征性文化(消费文化)   人内传播   5W模式   传播总过程研究   人际传播   群体规范、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集合行为   霍桑实验   企业识别系统  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李普曼/拟态环境    极权主义/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社会责任/民主参与理论   大众传媒的特点   “把关人”    麦克卢汉   “电视人”与“容器人”理论    受众   大众社会理

2、论    “拷贝支配”理论    传播权/知晓权/媒介接近权    子弹论    传播流研究   伊里调查:《人民的选择》/“意见领袖”/两级传播    《个人影响》/《创新与普及》:多级传播    “有限效果”理论    “说服性传播”研究(耶鲁研究)    “休眠效果”/“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免疫效果”/“警钟效果”    自信心假说   “使用与满足”研究  “议程设置”理论 “沉默的螺旋”理论 “培养分析”  “知沟”假说/“上限效果”假说/“信息沟”假说   传播学的形成与诞生   杜威/库利/帕克/

3、米德  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卢因/霍夫兰   施拉姆   香农/维纳   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第一章★与传播学的相关学科: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文化人类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等。重点要搞清楚传播学和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这三个学科的关系。1、新闻学:新闻媒体的实践原则和标准、新闻学的主流理论(如第八章的那几个媒介规范理论)都给了传播学很大启示,特别是早期传播学就诞生在新闻学院之中,还可以注意一下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卡方人”(经验学派的传播学者)和“绿眼罩”(带有偏见的新闻从业人员与研究人员)之争。这些

4、都推动了传播学的发展。2、社会学:社会学的大量社会理论极大了催生和促进了传播学的发展。早期的传播学研究者和传播学奠基人大多来自社会学界,如欧洲社会学家塔尔德与西美尔、深受西美尔理论影响的芝加哥学派(帕克和米德)、库利、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等人在理论、方法(调查研究、文本分析等)、实践等诸多方面推动了传播的诞生和发展。就是传播学中的批判学派也是大量借鉴各种社会学的理论来进行大众传播研究,很多批判学者本身就是社会学家。3、心理学: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中有两位是心理学家——卢因和霍夫兰。卢因在其群体动力学的研究中提出了“把关人”理

5、论,被怀特引入新闻传播领域后极大地促进了传播学的媒介控制研究;霍夫兰著名的“耶鲁研究”将心理实验方法引入传播学,并且大量研究了微观层次的说服性传播效果,直接推动了传播学中效果研究领域的发展。另外各种社会心理学理论也对传播学的效果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传播(communication)与信息(information):①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分为:物理信息、生物信息、社会信息。信息概念的引入使传播的定义更为科学化,也极大地了扩展了传播学的视野和理论框架。  ②传播就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

6、息系统的运行。                       【此定义主要着眼于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也可以参考第二页和第三页库利和皮尔士的观点,了解一下对答题还是很有帮助的。】*人类社会传播的特点:(1)信息共享活动;(2)在社会关系中进行并体现一定的社会关系;(3)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前提是传受双方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5)行为性、过程性、系统性。*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五种传播系统: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大众传播。...*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1)开放性系统;(2)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

7、、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3)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 【双重偶然性:播双方都存在不确定性,此,通过播所做出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双重偶然性的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这些变量如果处理不当,便会引起播障碍和播隔阂。】 (4)是一个自我创、自我完善的系统。*传播学的任务:关键是克服传播障碍与传播隔阂,这也说明了传播学的应用性特点。★*精神交往理论:1、理论来源:①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他们认为,精神交往指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②而现代传播学中,传播是以“信息”(广义的语言)为

8、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③两者在研究对象和范畴上没有本质区别,精神交往理论可视为马、恩的传播观。 2、主要内容:陈力丹(我国著名的新闻传播学学者)认为,①一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与物质交往想联系;②不能简单地认为物质决定精神而导致一种“经济基础决定论”;也不能忽视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内容而纯粹研究精神生产与精神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