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龙潭景区旅游开发 论文

老龙潭景区旅游开发 论文

ID:308364

大小:3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07-21

老龙潭景区旅游开发  论文_第1页
老龙潭景区旅游开发  论文_第2页
老龙潭景区旅游开发  论文_第3页
老龙潭景区旅游开发  论文_第4页
老龙潭景区旅游开发  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老龙潭景区旅游开发 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老龙潭景区旅游开发老龙潭旅游区位于泾源县城东南22km处,是泾河的发源地,俗称“泾河脑”,因传说泾河老龙居住于潭中而得名,是黄土高原上的“天然水塔”。旅游区内峰高峡深,山青水秀。老龙潭水库位于泾源县西南约20km处六盘山旅游风景区的核心区,是泾河干流上游一座集防洪、发电、灌溉和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小型水库。工程于1973年建成投入使用,坝型为混凝土重力溢流坝,坝高25m,坝长38m,坝顶交通桥宽3.90m,坝底宽22m。设计总库容为45万m3。水库下游建有引水式发电站2座,即龙潭一、二级电站,总装机2170kwh,年发电量300~600万度。水库建成初期,曾发挥了巨大的效益,但由于运行多年,上游

2、泥沙及库区两岸山体分化严重,出现大面积的滑坡、塌岸现象,造成库区淤积严重,淤积量已近30万m3,水库现状库容仅为15万m3,蓄水能力下降严重。1“一潭”简介及主要建设内容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为对四潭中最下游的“一潭”进行改造,“一潭”位于老龙潭水库下游约500m处,由水潭、溢流堰、驳岸、停车场组成,由于现状“一潭”湖面较小,仅8200m2,而驳岸及停车场面积较大,潭面不成规模,严重影响了景区观赏性,所以本次对旅游区内原有潭面驳岸进行改造,拆除现有3层台阶及台阶上建筑物,扩整“一潭”,使湖面面积达到18000老龙潭景区旅游开发老龙潭旅游区位于泾源县城东南22km处,是泾河的发源地,俗称“泾河脑”,

3、因传说泾河老龙居住于潭中而得名,是黄土高原上的“天然水塔”。旅游区内峰高峡深,山青水秀。老龙潭水库位于泾源县西南约20km处六盘山旅游风景区的核心区,是泾河干流上游一座集防洪、发电、灌溉和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小型水库。工程于1973年建成投入使用,坝型为混凝土重力溢流坝,坝高25m,坝长38m,坝顶交通桥宽3.90m,坝底宽22m。设计总库容为45万m3。水库下游建有引水式发电站2座,即龙潭一、二级电站,总装机2170kwh,年发电量300~600万度。水库建成初期,曾发挥了巨大的效益,但由于运行多年,上游泥沙及库区两岸山体分化严重,出现大面积的滑坡、塌岸现象,造成库区淤积严重,淤积量已近30万

4、m3,水库现状库容仅为15万m3,蓄水能力下降严重。1“一潭”简介及主要建设内容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为对四潭中最下游的“一潭”进行改造,“一潭”位于老龙潭水库下游约500m处,由水潭、溢流堰、驳岸、停车场组成,由于现状“一潭”湖面较小,仅8200m2,而驳岸及停车场面积较大,潭面不成规模,严重影响了景区观赏性,所以本次对旅游区内原有潭面驳岸进行改造,拆除现有3层台阶及台阶上建筑物,扩整“一潭”,使湖面面积达到18000m2,营造自然式亲水缓坡并配以景观石及树木种植,改善景区风景,本次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溢流坝、水潭开挖、水潭驳岸、码头、道路、上游河岸防护、巨龙喷泉及绿化工程。2水土流失预测与影响

5、分析2.1工程施工扰动地表,损坏土地及植被情况根据本工程的施工布置和施工特点,工程建设过程中容易产生的水土流失区为渣场、临时道路和施工建设施区,扰动原地貌、土地及损坏植被。2.2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预测本工程建设中产生的水土流失量主要是因为项目建设造成原地貌水土保持功能降低甚至丧失,土地生产力下降,导致土壤侵蚀加剧而增加的水土流失量。新增的水土流失量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于工程扰动原地貌,破坏、占用土地及植被,使土壤侵蚀加剧所造成的水土流失;二是由工程建设产生的大量弃渣,表面易受水力侵蚀而产生水土流失。2.3水土流失可能造成的影响分析由于工程的施工,地表植被受到破坏,地表土壤疏松,表土层剥离及地

6、表机械车辆碾压,道路硬化,将使岩土体下渗和容蓄水分能力降低,地表水表现为地表径流迅速汇集而流失,使边坡易产生沟蚀,导致平台干旱,植被不生;土壤肥力主要集中在表层,工程施工首先破坏的是表层土,使土层变薄,岩石裸露,经降雨和地表径流作用,造成水土流失,造成地表的肥力下降,土壤贫瘠化,也是植被不易生长的原因。因而,施工区原有水土保持功能将降低。工程建设产生的弃土、弃渣如果不采取拦挡措施,一遇降水等外力,极易被冲刷。流失物大量下泄,泥沙将淤塞河流,抬高河床,影响河道泄洪能力,对下游村庄、道路、农田造成威胁。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3.1防治原则与目标3.1.1水土保持生物措施设计与工程措施设计相结合进行综合

7、治理的原则:在水土保持方案实施中应将两种措施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增强防治效果。3.1.2水土保持措施设计与主体工程的保障设计相结合的原则:在编制设计过程中应当保持二者协调一致,使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工程的设计深度和特点协调。同时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要在主体工程设计和已实施的水土保持工程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利用主体工程自身具备的水土保持功能以及已经实施的水土保持设施,保证方案的可操作性。3.1.3重视项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