逡巡的傀儡——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文献综述】

逡巡的傀儡——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文献综述】

ID:30908809

大小:6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04

逡巡的傀儡——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文献综述】_第1页
逡巡的傀儡——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文献综述】_第2页
逡巡的傀儡——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文献综述】_第3页
资源描述:

《逡巡的傀儡——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逡巡的傀儡——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里,施蛰存被誉为中国新感觉派的鼻祖,虽然在其创作期间左翼文坛颇有微言,新中国成立后也给予了不公平的待遇,但90年代开始,随着文学研究逐步步入正轨,这位心理小说大师自然而然就被推到幕前。本人论文主要从施蛰存的小说里的人物心理入手,结合新感觉派的文学理论支持一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来展现作家独特的魅力。而Z前先把学者们就这两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一次梳理和归纳。一、施蛰存小说的人物心理施蛰存小说的人物大致活跃在古代与现代都市两个环境中。郁达夫当年读了《将军底头》后曾经说过,“历史小说的优点,

2、就在可以以自己的思想,移植到古代的人的脑里去。”而这本文集也成为研究者尤为关注的重点傅建安在论文中评论《石秀之恋》“在文本的建构中'贞洁与放荡''惩戒与占有''美丽与邪恶''欲望与险恶'构成双重反讽,从而形成艺术的张力。石秀的力比多带着正义的面具得以释放,在唯美表象下体现出畸形的性意识。”(1)解构了梁山好汉仗义的形象。《将军底头》中,花惊定将军,则处于种族、信义、爱欲的三重冲突之中。如吉海霞所说,“小说结尾部分那阴森而奇丽的场面,是性爱心理和意志的升华。”(2)《鸠摩罗什》屮,段榕,罗燕评论到“从容绵密的笔致写了鸠摩罗什在道与欲冲突中的前后两个时期的修道生涯。它以

3、弗洛伊德眼光深究僧人鸠摩罗什的深层心理,并以此思考着人性的斑驳沧桑。”,更把这篇文章提升到海派文学的典范的地位。(3)我们看出,大多的文学评论都从弗洛伊徳的精神分析入手,这也是新感觉派心理小说的一大特色,相比一般小说为丰富人物形彖,或推动情节发展而设置心理描写不同,新感觉派的心理活动描写有着更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它才是文章的主体与精髓,人物形象只不过是为了它更具体地展现给读者的载体罢了。所以大多数研究者在分析施蛰存小说的人物形象时,都以分析人物展现的精神分析特点为主,并不放精力与发掘人物本身的价值。而在都市题材中,由于是写当下,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在当吋被冠以“糜

4、烂”“颓废”“邪恶”的头衔,直到90年代以来才被公正的看待。在现代都市屮,文明这个鲜明因素被放大,在这类题材中文明与人性欲望的冲突十分强烈。文茜在论文屮就把这屮冲突分为三类:人的欲望被文明压抑后陷入一种永远无法满足的因境;欲望受到压抑后长期不能得到适当的宣泄,便会导致性心理的变态或其他心理障碍,这反而会使欲望发生异化,转而以变态的方式发泄出來;欲望战胜文明的伟大力量。(4)第一类,如《周夫人》中,被压抑的性欲望无法得到满足,只能靠暗示性的幻觉以求安慰;第二类,如《魔道》中,主人公竟然对私人产生性欲望,把“嘴里的红红的番茄”当成了陈夫人朱唇;第三类,如《鸠摩罗什》屮人

5、的本能欲念终于战胜佛家鼓吹的灭欲,主人公最终敌不过诱惑染指了一位宫女。二、精神分析阐释人格结构理论是弗洛伊德主义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个人人格可以分自我、本我、超我三个部分,而施蛰存笔下的人物无不在这三个解构屮挣扎求生。在小说屮,有潜意识的自然流露,如《梅雨之夕》中主人公潜意识寻找初恋情人。有变态性的心理极端描写,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欲与生俱來,并强大无比。在《石秀之恋》中,最终石秀压抑的情绪爆发,变成了一个性变态的虐待狂。但施蛰存又与弗洛伊徳的精神分析有所区别(5)首先,弗洛伊徳过分强调潜意识对人的主宰,强调了潜意识完全脱离客观而存在的非理性特征。但施蛰存笔下的人

6、物常常是意识和潜意识交织在一起;其次,弗洛伊德在分析潜意识时,多从病理角度分析,而施蛰存还从社会角度分析,社会不改变,生活环境不改变,人也难以改变。第三,施蛰存的小说是幻想与现实结合的,并对精神分析偏颇处有所収舍。三、施蛰存的比较作为一代大师,他不仅吸取了中外优秀作家之长,也影响了下一代的年青作家们。所以,关于相关的比较论文,也有必要进行梳理。首先便是施蛰存与川端康成的类同比较。新感觉派是由日本泊來的,川端康成、横光利一等新感觉派作家,对国内致力写心理小说的作家有着重大的影响。在胡希东的论文中,就论述了两者的美学观念上的不同。(6)日本的近古的幽玄美学和好色的美学思

7、想,佛教的色彩成为他们的共通性,并在文学创作上也有共同的特点。其次,施蛰存在翻译过程屮,也受到了翻译的影响。杨迎平的论文中就阐述了施蛰存与施尼茨勒Z间翻译与影响的关系。在他的另一篇论文屮,也阐释了其小说与外国文学的关系。而张宜琳更从女性人物矛盾心理入手比较了他与茨威格。(7)(8)而也有众多论文,以纵向来比较。如刘艳就郁达夫、施蛰存、张爱玲的历时性考察,同时也有新感觉派内部多个作家间的比较。四、个人观点、主张与课题发展动向在分析文本的时候,不仅仅依赖精神分析的框架,更要把人物当做完整的人,换一个以人物为重点的角度去分析他们的命运。并且我将投入关注“女性”这个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