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

ID:30912926

大小:492.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1-04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_第1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_第2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_第3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_第4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们在这里,召开私营企业家联谊会,借此机会,我代表成都市渝中工商局、渝中区私营企业协会,祝各位领导新年快乐、工作愉快、身体健康,祝各位企业家事业兴旺吉林省舒兰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卷)和第11(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第I卷阅读题(80分)一.课内文言知识考查(共6分,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A.危乎高哉危:危险B.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致:送到C.声非加嫉

2、也,而闻者彰彰:显著D.所守或匪亲或:连词,倘若2.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C.甚矣,汝之不惠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式过马路”无关素质最近“中国式过马路”成为热议的话题,说的是中国人过马路不看红绿灯,“凑够一撮人就能走”。而在这个话题讨论中“国人素质论”再次成为焦点。大量的观察表明:中国城市文明问题的根源在于现代制度建设进程短,人性化设计意识弱,人口密度大等,从而造成所谓“素质论

3、”迷局。认真组织会员学习,及时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将新的法律和规章,传达到会员,协会编印了《会员之家》宣传资料共四期我们在这里,召开私营企业家联谊会,借此机会,我代表成都市渝中工商局、渝中区私营企业协会,祝各位领导新年快乐、工作愉快、身体健康,祝各位企业家事业兴旺我们观察行人乱穿马路现象时不难发现:道路越宽,车速越快,则行人乱过马路现象就越少;道路越窄,车速越慢,则行人乱穿马路现象就越多。当汽车拥堵时,宽阔的马路也会有行人乱穿的现象。这种乱穿行为的支撑是:行为博弈。这也很好地解释了“凄够一撮人就能走”现象频发的原因。当一个人过马路时,往往心理上

4、不占安全优势。而当一群人时,心理上就占了优势;司机在行人出现违规时,也会因应急反应而减慢速度,这个反应又进一步让其他行人领会从而加入违规行列,司机自然不得不踩刹车而让道行人。这不是素质问题,而是心理学现象。那么为何西方或香港等城市的交通密集区域,却较少出现这种现象呢?观察表明,交通设施的完善有助于缓解行人的焦虑情绪。同济大学的研究表明,红绿灯规则涉及行人等待的忍耐度问题,中国行人等红灯能忍90秒,这个忍耐度是较大的,因为德国人是60秒,英国人是45秒。而国内有的红绿灯转换时长超过100秒,有的甚至达到了145秒。过长的等待时间必然导致行人的不耐烦表现。

5、而且,研究者发现,“国内在交通信号灯的设置上更加偏向机动车,这就会导致行人被动违规”。这也进一步说明,行人闯红灯不是百姓素质问题,而是设施与规则设计出了问题。一条视线良好的宽阔马路限速50公里每小时是否合理?限速过低,自然产生大量的超速现象,这不是司机素质问题,而是交管部门缺乏专业的科学论证和测试,从而导致了两种后果,一是明显降低了车辆的通过效率,并因快慢不一形成车流不畅;二是交警难以执法而造成“法不责众”的观感。所有的交通规则,应该是以利于大众常识判断的形式来制定的,这样才有利于疏导交通。中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是世界各国少有的,正是这种快速变化的状况导

6、致了管理设计水平和交通配置之间的不协调状况频频显现。道路拥堵了就建道路,而建设又使得道路更拥堵;汽车越来越多,事故越多,道路越堵;道路越堵,心情就堵,秩序就更糟。如此往复,恶性循环。欧美国家早就认识到“扩充道路无法解决交通拥挤”的现实,道路的建设会增加拥堵的节点,而“混沌效应”(或称为“蝴蝶效应”)就会逐渐显现。显然,拥堵不可能绝迹,但是可以通过设计来减少频次和缩短拥堵时间。唯有政府提高设计意识,研究人的交通行为和心理,进行有节奏的文明引导设计,从而减少交通参与者之间的行为博弈,使之转化为礼让文明的动力。3.下列关于“中国式过马路”形成原因的表达,不符

7、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行人乱穿马路和“凑够一撮人就能走”现象,缘自交通参与者之间的行为博弈。B.由于交通设施的不完善从而增加了行人的焦虑情绪是造成“中国式过马路”的一个重要原因。C.行人“闯红灯”并非都是故意的,有的是因为在交通信号类的设置上更加偏向机动车而导致行人被动违规。D.现代制度建设进程短、人性化设计意识弱、人口密度大,造成“中国式过马路”现象频发。4.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A.车速高低、道路宽窄、行人数量都与“中国式过马路”发生的几率相关,这种现象可以从心理学中找到合理的解释。B.中国的红灯等待时间比外国的红灯

8、等待时间都要长,过长的等待时间必然导致行人不耐烦。C.由于交管部门在制定交通规则时缺乏专业的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