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讲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师用书北师大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讲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师用书北师大版

ID:30918656

大小:752.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1-04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讲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师用书北师大版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讲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师用书北师大版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讲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师用书北师大版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讲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师用书北师大版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讲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师用书北师大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讲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师用书北师大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第14讲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考点1

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原因(1)鸦片战争后,外国棉纺织品大量涌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2)西方国家大量收购中国的茶叶、生丝等农产品。2.表现(1)农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受冲击。(2)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增强。(3)“耕”与“织”分离。3.解体过程:最早出现在东南沿海地区,逐步加剧并向内地扩展。4.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易误辨析]    

3、   正确认识自然经济的解体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但就整体而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并没有完全解体。二、洋务运动1.背景(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困扰。(2)统治集团内部分化,洋务派产生。2.概况(1)时间:19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2)目的:利用西方“长技”来强兵富国,挽救危局。(3)代表: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等人。3.活动(1)创办军事工业①口号:自强。②代表企业:安庆内军械所。③性质:官办企业。④生产目的:政府调配,不投放市场。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4、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立政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2)创办民用企业①目的:以“求富”为口号,解决军事工业财力、物力上的困难和军队的后勤保障。②企业: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③性质:带有资本主义因素。(3)创建新式海军: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4)教育:创办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4.结果:失败(1)标志:甲午中日战争清朝惨败。(2)原因①顽固派的重重阻挠。②列强多方刁难和限制。

5、③洋务官员活动各自为政。④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只学习西方“长技”以求富强,是不切实际的幻想。5.评价(1)官办企业压抑和限制民营企业的发展。(2)对中国新式资本主义工业的建立起到刺激和示范作用。(3)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培养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4)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轻巧识记]       数字法归纳洋务运动三、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1.背景(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2)外资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派创办企业的诱导,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近代企业。2.兴起(1)时间:19世纪6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前半期。(2)地区:集中在通

6、商口岸及其周边地区。(3)主要企业: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3.特点(1)行业分布不平衡:大多从轻工业和小规模的采矿业起步。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立政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2)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通商口岸及其周边地区。(3)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发展极为艰难。4.影响:中国民族

7、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成为中国社会向近代转型的经济基础。[轻巧识记]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NO.2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史料一 鸦片战争后,①大批丝、茶从上海、广州和福州等通商口岸运出,1842—1846年的出口增长了一倍,丝的出口增长近5倍。1846—1856年,茶的出口再增长55%,丝的出口又增3倍多,除传统的丝茶贸易之外,为适应外资的需求,②驼毛、羊皮、羊毛、牛皮、猪鬃、锡、豆类、原棉等新品种不断扩大输出,特别是锡和猪鬃,③由于英国的需求增加,成为对外贸易的抢手货。史料二 西洋棉货的大量进口与沿海大城市新式纺织厂的兴起,使得乡村各

8、种副业生产的相对利益发生巨大变化。⑤机纱之供应诱导出一些新的手工业,例如针织品及编花边。不过,④最主要的影响是使农户把用于手工纺纱的劳动力移至手工织布。……随着手工纺纱衰落同时发生的是手工织布的勃兴。⑥新式织布机为手织机提供了许多改良的启示,结果手工织布的生产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尽管有洋布与国产机织布的强烈竞争,⑦手工织布始终未丧失其为最有利的农村副业的资格。——赵冈、陈钟毅《中国棉纺织史》[学会读史]主旨归纳信息解读史料一:列强经济侵略对近代中国的影响①“大批丝、茶从上海、广州和福州等通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