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超越与现实超越

审美超越与现实超越

ID:30934236

大小:58.5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5

审美超越与现实超越_第1页
审美超越与现实超越_第2页
审美超越与现实超越_第3页
审美超越与现实超越_第4页
审美超越与现实超越_第5页
资源描述:

《审美超越与现实超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审美超越与现实超越在《文艺报》上,2007年3月27R,我们以“精神家园的建构与审美超越论”为题对王元釀近些年來的一些文艺观点进行了商榷。2007年9月4日,王元骥以“论文艺的'市美超越性为题对我们的批评做出了积极而认真的回应。这种正常而健康的文艺批评近些年来已不多见了。有些人在文艺批评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扭曲正常的文艺批评,进行不必要的政治攻击。我们肯定在文艺批评中进行必要的政治批评,但坚决反对那些不必要的政治攻击。因此,我们不能不击节赞赏王元釀这种诚恳接受批评并积极进行反批评的胸襟和气度了。然而,王元曝在反批评中没有努力解决我们之间的理论分歧,而是

2、进一步地重申了他的文艺思想。这种以消除“误解”为目的的反批评无法使这场论战在理论层面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其实,我们没有完全否定王元曝的文艺思想,而是高度肯定了王元骥对当前中国社会生活与精神生活发牛的一些“异化”现象的深入把握和对这种人的“异化”现象与文艺的“异化”现象的深刻批判。王元鑲指出:“自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日趋风行,对于金钱和物质的片面追求使得个人与社会、与集体在思想上日趋分离,以致几乎完全丧失了一种形上情怀,变得非常务实、自我、卑琐。在金钱的诱使下,文艺也沦为商品

3、,变为休闲、娱乐、宣泄,仅仅满足于感官享受的工具。这与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的方向是相背离的。”因此,王元曝要求人成为“大写的人”,并追求精神上的“真正的、持久的快乐”。这种“真正的、持久的快乐只能是精神上不断得到提升和自我超越的快乐,审美带给人的应该是这样的一种快乐”。这些年来,我们批判中国知识分子包括作家的社会背叛和精神背叛,批判中国作家在审美理想上的迷失,批判当前屮国文艺在娱乐上的畸形发展,都和王元骤文艺思想的追求没有根本的分歧。而我们和王元曝的理论分歧主要在于如何克服当前中国社会生活与精神生活发生的这些“异化”现象上。王元曝在批判

4、当前中国社会生活与精神生活发生的一些“异化”现象的过程中提岀了审美超越论。王元骥认为:“人作为'有生命的个人存在',虽然还是以感性的、个体的、有限的形式而存在。但是他的精神、人格却拓展了,已经从个人、当下、纯粹的一切物质、利欲关系中解放出来,而进入到那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的人生的大境界,他也就超越了、自由了。在日常生活屮人们很难达到这种境界,而审美却有可能把人带入这种状态;所以,审美是最冇助于高尚的道德人格的培养的。”王元骥认为人的超越和自由在日常生活屮很难达到,而在审美生活中却有可能进入这种状态。所以,审美是最有助于高尚的道德人格的培

5、养的。这就很容易将人引入逃离现实生活的精神生活中追求人的精神超越和自由。如果人的超越和自由只是在审美世界或艺术世界中实现,就是一种“精神胜利”To王元釀认为,文艺的“异化”是随着人的“异化”而来的。王元骤把“审美超越”界定为是“艺术的精神”,就是希望文艺在抵制人的物化和异化方面成为一道最后的防线。而“艺术本身就是想像和幻想的产物,是由于人们的理想、愿槊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实现和满足,而把它们化为美的形象来予以表现,以求给予人的精神以补偿、鼓舞和激励,因此真正的艺术总是带有某种超越性的而既然文艺的“异化”是随着人的“异化”而来的,那么,如果人的“异化”

6、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那么,文艺的“异化”就不可能得到真止的解决。而人的“异化”只有在现实生活中,才能得到彻底的根除。正如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屮所指出的:“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9页)否则,这就只能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幻想。的确,马克思在《序言》中认为文艺不但反映现存冲突,而口解决这个现存冲突。但是,首先,这个现存冲突不是人类包括文学艺术家的臆想,而是物质世界的反映。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指出:“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

7、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木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屮的时候,才会发生。”其次,人类的解决办法也是物质世界的反映。恩格斯在《致敏?考茨基》这封信中指出:“作家不必耍把他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的未来的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此外,在当前条件下,小说主要是面向资产阶级圈子里的读者,即不直接属于我们的人的那个圈子里的读者,因此,如果一部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小说通过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来打破关于这些关系的流行的传统幻想,动摇资产阶级世界的乐观主义,不可避免地引起对于现存事物的永世长存的怀疑,那么,即使作者没有直接提出任何解决

8、办法,甚至作者有时并没有明确地表明自己的立场,但我认为这部小说也完全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而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的,是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