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德性,培养理性

彰显德性,培养理性

ID:30993099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5

彰显德性,培养理性_第1页
彰显德性,培养理性_第2页
彰显德性,培养理性_第3页
彰显德性,培养理性_第4页
彰显德性,培养理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彰显德性,培养理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彰显德性,培养理性  摘要: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对日军侵华历史缺乏更广阔的视野、多角度的深挖掘、更理性、更长远(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反思,在面对日军侵华带来的“伤”和“痛”后,教师过多地在中学课堂上给孩子们、给未来在国家和民族大舞台上,甚至是世界舞台上担当主角的青少年们种下太多的“恨”,甚至是盲目的“恨”,而关于在教学中教会学生“怎样以史为鉴”、“怎样面向未来”等方面的分析远远不够……中、日两国对这段历史的教学内容、思想理念的拿捏、把握将直接影响未来两国关系的发展,关系到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在日军侵华史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彰显爱

2、国、爱和平的德性,更要注重理性分析、理性爱国。  关键词:日军侵华史中学历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日关系和平教育  一、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教学“日军侵华史”这一史实  2013年第七期《现代中小学教育》拿到手了,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杨晓亚老师的《让德性“敞亮”起来》一下子吸引了我,拜读之后,深受启发的同时也引起了一些思考。杨老师以小学《德育与社会》里“李奶奶身上的伤痕”的“南京大屠杀”史料的合理应用和处理为切入点,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爱国、爱和平的德性”。  小学德育与社会课的灵魂是“德性”,中学历史课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堂更大、更广的“品

3、德”与“社会”课堂,对青年人“德性”6的养成将产生潜移默化的、深入人性的、深远的影响。有时教师的眼光往往会决定学生看得多远,我们应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德性”?作为一个从教17年的中学历史教师,每次我和我的学生面对那段历史时,都是在痛与恨中煎熬,那“刻骨铭心”的情感体验一次比一次深,随着阅历的增加,我更希望自己能超越感性的“痛”与“恨”,能更加理性地讲述、分析这段历史。长期以来很多中学历史老师在讲这段令人痛心的历史悲剧时,较多地侧重在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的揭露上,目的是想“用惨痛的历史事件引发学生的深深震撼”,注重展现灾

4、难与罪行(大量的视频、图片),通过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将历史化作有形有色的、鲜活的东西,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其在视听阅读中思考、体验、感受,使道德教育远离说教而有血有肉、具体生动,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而多媒体的应用无疑极大地增加信息源,扩大信息量,日寇的暴行一览无余地展现在学生眼前,直接刺激了学生的感观,史实展示后,对于“大难兴邦,浴火重生”的伟大抗日战争,学生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历史教育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意识培养和激发的责任,历史教育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必须以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

5、为目标。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对日军侵华历史缺乏更广阔的视野、多角度的深挖掘和更理性、更长远(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反思,在面对日军侵华带来的“伤”和“痛”时,我们过多地在中学课堂上给学生、给未来在国家和民族大舞台上,甚至是世界舞台上担当主角的青少年们种下了太多的“恨”,甚至是盲目的“恨”,而对于在教学中教会学生“怎样以史为鉴”、“怎样面向未来”等这方面的分析却远远不够……6中、日两国对有关这段历史的教学内容、思想理念的拿捏、把握将直接影响到未来两国关系的发展,关系到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德性敞亮的历史课同样要“走出形式主义、知识

6、至上、表层教学的误区,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面对这段“残忍恐怖”的史实,如何才能让学生在震撼中难过、在难过中愤怒、从愤怒转向“理性”,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积极态度,思考如何“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培养学生理性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敢担当、有大局观的中国公民,这是摆在历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责任。  二、教学“日军侵华史”的策略  中学历

7、史教师在教学抗战史时应该如何拿捏?北京市历史特级教师张斌平老师在中日韩历史教育交流会上的总结发言给中学历史老师做了较好的指导。  “中国教师教学抗日战争时,既要充分揭露侵略者的罪行,又要注意全面分析战争发生的原因;既要注重中国对打败日本法西斯的贡献,又要客观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承认外在因素对战争结局的作用;既注重批判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政策,又注重分析日本普通国民参与战争的心理;既看到日军残暴的魔鬼面孔,又注重从人性的角度分析日军的精神世界;既关注日本是‘加害者’,又注重日本是‘受害者’”。6  教学中要尽可能还历史一个真实,注重从普

8、通人的角度认识中日战争,分析国民心理,注重从人性角度认识日军罪行的成因,注重揭露日军侵略罪行及战争给中国人民,给被侵略国家包括日本人民带来的伤害,所有人都应该深知战争带来的灾难和痛苦,“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历史教育,应该建立在直面历史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