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问题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问题

ID:31010514

大小:7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5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问题_第1页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问题_第2页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问题_第3页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问题_第4页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问题"摘耍:高校贫困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特殊弱势群体。这一特殊群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尤其是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我们在关注他们经济困难的同时,也应关注他们的“心理贫困”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完善助学制度、进行经济帮助的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论文关键词: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心理健康1•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表现“心理贫困”指的是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贫困的压力所导致的一系列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上的负性变化。这种变化直接表现为自卑、多疑、焦虑、孤僻,有的还会产工逆反心理。根据现有的资料分析总结,贫困生“心理贫困”

2、的特征主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丄口卑和口尊的双重性贫困生认为自己家境贫寒/氐人一等,存在自卑心理。在这种心理影响下,贫困生变得敏感多疑,害怕别人看不起,不愿轻易与老师或同学谈起家庭情况,而是把困难和压力埋藏在内心深处;在寻求和接受资助时也会感到人格受到伤害,甚至不愿参加学校安排的勤工助学活动,形成口尊而又口卑、坚强而又脆弱的双重性格。1.2.焦虑心理明显由于家庭负担重、思想压力大,贫困生经常处于精神紧张、烦躁不安的焦虑状态。贫困生常常为衣食学费发愁,不能专心学习。他们渴望减轻家庭的负担,希望通过勤工俭学缓解经济压力/旦勤工俭学也只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从根

3、木上解决学费,相反因为打工而影响了学习让他们焦虑不安,这种焦虑状态持续下去,自然会引发心理障碍。1.2.M独封闭'爱慕虚荣有的贫困生心理素质差,不敢面对困难和压力,表现为排斥心理、逃避现实、敏感多疑、沉默寡言、痛苦孤独、自我封闭,或者是不切实际地盲目攀比,追求高消费。有的贫困生依赖心强,寻找帮助的主动性不够,对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则表现冷淡,喜欢不切实际的幻想、爱慕虚荣、有的甚至存在着攀比、从众心理,在自己经济条件不好的情况下,盲目地追求所谓的“品牌”、“时尚”与“流行针对这种情况,心理专家指出,如果自闭、虚荣心理淤积过久,会引发严重的心理疾病。14认知方面

4、表现偏激,轻生厌世高校贫困生的认知更多地表现为:将自己的某些不足非理性地泛化,导致看积极方面少,看消极方面多。由于家庭贫困,他们无法轻易实现自己的许多愿望,同时由于在生活中屡屡受挫,他们常常怀疑价值观和美德的存在,心理的自卑往往表现为过度的自尊,一些偏激的认知观念使他们的情绪长期处于低谷之中。1・5•人际交往心理障碍贫困生的人际交往心理是复杂的,在内心/也们渴望交往/旦因过于追求别人的认可,在人际交往中显得被动、敏感、脆弱、掩饰。有的贫困生因自惭形秽,不敢参加集体活动。他们大多倾向于独来独往,牛活趋于封闭,加剧了他们性格上的孤僻,有事也不与外界交流,有了苦

5、恼则多选择闷在心里。1.6.依赖心理极少数贫困生不能自食其力,用积极的心态去改变自己的困境,而是“等、靠、要”,把希望寄托在学校和社会的救助上,长此以往形成了心理上的依赖,甚至认为学校给予的资助是理所当然的。2.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原因分析2.1.城市与农村的反差较大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他们有一定程度的自卑感。农村生活相对闭塞,比起城市同学,他们的视野相对窄了一些。许多地方的农村中小学长期以来以应试教育为主,音乐、美术、体育课不能充分开展,外语、计算机等课程学习条件也较差,素质教育在这些学校中往往只是一句空话,因而导致学生综合素质较差,个性缺乏

6、充分发展,容易导致“心理贫困”。2.2.社会文化的不良因素加剧了贫困生的心理困扰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社会大环境不断刺激学生的消费欲望,大学生中泛起各种各样的消费热点,给囊中羞涩的贫困生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金钱至上”等不良文化的影响,加剧了贫困生对金钱的渴望,使他们更加看重物质利益的作用。与周围环境相比,贫困生会觉得特别寒醪,导致心理失衡。2.3.实施方法不当的帮扶助困活动,加大了贫困生的心理压力有些资助工作,由于实施方法不当,使一些贫困生虽然在物质上得到了资助,但其精神上却遭受了挫伤,认为接受“施舍”有损自尊,从而加重了自卑心理。一些商家在对贫困生进

7、行资助时,为了扩大影响,达到宣传企业、提升企业知名度的考虑,将贫困生个人隐私拿来肆意炒作,不顾忌他们的感受,贫困生自己也逐渐对这样的资助产生了怀疑和反感,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2.1.就业心理压力。当前大学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在新旧体制转型期,由于社会机制还不够完善,人才市场的竞争还存在一些不公正的现象。贫困大学生有时依靠父母无望,自身在风度、言谈、气质、择业等方面又有不足之处,因而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仅承担着家庭和生活的责任,也背负着巨大的就业心理压力,往往表现出忧虑、沮丧、悲观、消极等情绪,影响了人格与心理的健康发展。2.2.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欠缺学校教

8、育在一个人的人格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