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吟高歌

勇立潮头吟高歌

ID:31017472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5

勇立潮头吟高歌_第1页
勇立潮头吟高歌_第2页
勇立潮头吟高歌_第3页
勇立潮头吟高歌_第4页
勇立潮头吟高歌_第5页
资源描述:

《勇立潮头吟高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勇立潮头吟高歌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球能源短缺、环境恶化形势日益严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世界各国保障能源供应安全、保护环境的重要技术选择。然而,国内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不但缺乏人才,而且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较大差距。  在这种背景下,华北电力大学高瞻远瞩,提出了“抢抓机遇、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建设可再生能源学科”的发展战略,将可再生能源学科作为学校新时期的增长点,下大力气进行培育和发展。作为学校新兴学科,可再生能源学科以热能动力等传统优势学科为基础,2004年高起点、高标准地组建了水利水电工程和水文水资源两个本科专业,2006年率先筹建了国内首个风能动力专业。

2、2007年7月,学校在水利水电学科和风能动力等学科基础上,整合生物质能、地热能、太阳能研究方向,成立了全国首家“可再生能源学院”。2010年增设国内第一个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主的“能源工程及自动化”本科专业。经过近5年的建设,学院的各项事业取得较大发展,形成了水电能源与工程、太阳能、生物质能、风力发电、新能源材料与光电技术、新能源热物理等7个研究中心,培养了若干个新的学科增长点,丰富了“大电力”学科体系的内涵。  举全校之力高起点打造学科人才队伍  可再生能源学院成立之后,学校提出“举全校之力,办好可再生能源学院”5,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可再生能源学科快速发展的政策,统筹人、财

3、、物资源,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高速度地健康发展,为学科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条件保障。  发展新学科,队伍建设是关键。由于学校长期以火电专业为传统优势学科,新型能源学科的研究人才储备较少。新的学院建立后,人才队伍成为制约学院快速发展的瓶颈。为此,华北电力大学采取了一揽子积聚人才的特殊政策措施:一是“聚才”,即打破校内人事壁垒,抽调其他学院的新能源研究骨干人才到可再生能源学院工作;二是“引才”,即采取倾斜政策,增强吸纳人才的引力,在较短时间内,先后引进了在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世界知名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或从事博士后研究,并已在国内成为相关领域知名专家的优秀人才11名;三是“育才”,即采取

4、各种激励措施,引导有发展后劲、有创新思维的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著名大学学习、培训,转向研究新能源学科。  为了尽早实现学科的异军突起,学校引进了多名学术大师,实施“大师+团队”队伍建设模式,形成人才“高原”,并迅速占领了一批学科的制高点。学校引进在水资源与能源科学学术带头人纪昌明和王丽萍教授,先后主持了国家“十一五”水专项2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引进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风电领域的知名专家田德教授,在风电机组整机设计与仿真实验、新能源发电并网等领域先后负责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引进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5及

5、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徐进良教授,成立新能源热物理研究中心,在能热物理、微能源系统、低品位能源及节能领域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引进中科院半导体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陈诺夫研究员,发明了组合式聚光组件,研制成功高效聚光太阳电池、集成太阳电池和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  5年时间,可再生能源学科汇聚了66名高层次人才加盟,其中,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27人,教师队伍的博士率为99%,拥有“973”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学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学科的师资队伍呈现出学历层次高、学缘结构合理的显著特点,为学科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异军突

6、起学科实现快速发展  在学校全力支持和推动下,可再生能源学科得到了迅速发展。经过5年的建设,在校本科生人数从2008年的108人增长到2011年的849人,研究生招生规模和质量也有较大提高。学院拥有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交叉学科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水利工程一级硕士学科点,下设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学与水资源工程、风能与动力工程、能源工程及自动化、应用化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7个本科专业,风能与动力工程、能源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先后获批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清洁能源学成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在加快建设原有科研平台的基础上,可再生能源学科重点建设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生物质发电成套

7、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两个国家级平台,同时增强了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低品位能源多相流与传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两个省部级平台的研发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通过国家拨款、“211”5平台建设、科研项目等渠道筹措资金,该学科初步具备了从事高端新能源基础理论研究及技术研发的实力。  2008年以来,可再生能源学科先后承担“863”课题5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十一五”重大专项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