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 体验幸福

回归生活 体验幸福

ID:31142716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回归生活 体验幸福_第1页
回归生活 体验幸福_第2页
回归生活 体验幸福_第3页
回归生活 体验幸福_第4页
资源描述:

《回归生活 体验幸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回归生活体验幸福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的教学对象是刚刚进入校门,正处于童年阶段的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童年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利。因而,品德与生活这门学科的教学要回归生活,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体验学习的乐趣和生活的

2、幸福。  一、“爱”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  我是充满自信担任一年级的《品德和生活》教学的,因为我相信,凭我多年从事德育工作的经验和充分的教学准备,上一年级的《品德与生活》似乎是小菜一碟。然而,那些刚进校门的孩子们第一课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精心准备的课件并没有吸引学生,他们老是动个不停,似乎永远安顿不下来,有的甚至还吵着要上厕所,教室里乱得像一锅粥,在无数声“请小朋友们遵守纪律”中好不容易熬到下课,我早已累得满头大汗。4  低年级的老师们说这很正常,刚进校门的学生就是这样。在幼儿园工作的爱人告诉我,上不好课

3、那是因为你不了解孩子,其实这些孩子特别可爱。于是我从班主任那拿来一张名单,每个学生的名字全记在脑中。我还向爱人学习了几个幼儿园孩子喜欢的游戏。在第二次上课前,我早早来到他们的教室门口,和他们做起了游戏,在教学设计中也安排了一些游戏内容。也许是“亲其师而信其道”,也许是学生们已渐渐适应了小学的作息时间,这节课我没有一次要停下来讲纪律。尽管教室里仍很闹,但那是孩子们开心的笑声和加油声。  这印证了陶行知先生说过的那句话,“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让我真切地感受到爱是教育的基础,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就

4、是“爱的教育”。  二、生活是品德培养最肥沃的土壤  《品德与生活》课标指出:“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作为一门综合型课程,《品德与生活》以现实的生活为背景,围绕低年级学生生活中“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四个主题向学生呈现了活生生的思想品德、生活常识、社会常识、科学常识、手工制作等生活素材,为学生回归生活、体验感悟提供了清新的源头。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大胆地从教材出发,通过创设鲜活的载体来引导学生真情地走进并“点击”生活的精彩、享受生活的情趣、体验生命的价值

5、。  1.教学内容生活化教材是课程和教学的一种主要资源。品德与生活教学应该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儿童的生活和生活中的儿童的过程。教材中出现的是一系列“生活主题”或“生活场景”,它们基本上是一些“美好的生活图景”。在教材的“美好生活图景”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之间,应该建立起一种“相互进入”的通道,形成一种“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关系,创造一种“互动”4的状态,最终引导儿童进入或重新进入自己真实的生活世界,对自己的真实生活进行有意的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同时,这个过程也是用美好生活的目标去引导和提升儿童的生活、

6、使儿童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更加美好)的过程。  2.教学模式生活化要让品德与社会课回归生活,必须创设教师和学生双主体间的平等对话式的课堂交往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人人参与,平等对话。然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师生的角色地位以及知识、年龄、自我概念与生活经历等方面的特点,师生之间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因此,要让品德与生活课回归生活,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定位,以良师益友的身份,以平等方式、交谈方式进行情感教学,对学生理解、信任、尊重,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浓浓深情和殷切的希望,而燃起心灵的火花、引起情感上

7、的共鸣。  3.教学评价生活化品德课对学生的评价不能简单地操作。生活化的评价是强调课堂生活以外的“真实生活”,把“真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作为建构评定的基础,强调学生真实经验的重要性,强调教学对真实生活的适应。达到教学评价生活化,建立积极的评价体系,可从以下方面来操作。  (1)评价内容:由单纯的知识评价转向知行并重,过程结果并重的全面评价。小学生对行为的理解具有很大的具体性和情境性,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必须做到细致全面,既要评价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要评价其道德行为,既要看结果,又要看过程,这样才能作出正确的评

8、价。4  (2)评价方法:由终结性评价让位于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进行道德评价,必须针对各年级道德认识的能力,由浅入深,由初级到高级,由概念到行为制订不同程度的评价标准,为他们创设道德条件,有计划,有目的地使他们得到道德行为反复训练的机会,逐步形成正确的观念和行为习惯。  (3)评价主体:由教师转向全员,由单一转向综合性评价。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却没有给予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