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文学教育应注重文本阅读

强化文学教育应注重文本阅读

ID:31154672

大小:10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07

强化文学教育应注重文本阅读_第1页
强化文学教育应注重文本阅读_第2页
强化文学教育应注重文本阅读_第3页
资源描述:

《强化文学教育应注重文本阅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强化文学教育应注重文本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中学语文教学的文学教育要引导学生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欣赏文学作品。文学教育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过程,没有大量的文本阅读,脱离了丰富而生动的语言材料,失去了情感和思想的共鸣,所谓熏陶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所以,加强文学教育应该更新阅读观念,注重文本阅读。  一、教学中应强化朗读和诵读的训练  梁启超在《治国学杂谈》一文中说:“好文章是涵养情趣的工具,作一个民族的分子,总该对本民族的好文章十分领略,能熟读成诵,才

2、能在我们的‘下意识’里头,得着根底,不知不觉会‘发酵’。”汉语言富于音乐美,适合诵读,尤其是给人以无限想象空间的诗歌,无论教师有多大的分析讲解的本领,都无法与声情并茂的朗读相比。古人写作讲究文气,作者的思想感情饱含在文气之中,所谓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指的就是先靠朗读成诵,把握了文章的“气”以后,进而领会其意。  现在的阅读教学,大多注重内容与章法的分析,学生吟诵的时间太少,甚至只是“看看”书而已。程式化的繁琐分析,把作品肢解得支离破碎,损害了学生对作品整体的艺术感受,影响了学生知识与思想的收益。

3、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以“读”代“讲”3,对作品进行朗读。吟诵的时候,对于研究所得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就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品赏作品的动人情节,领略人物的品格、风采,感受艺术作品的完美形象,领会文章深蕴的思想意义。通过朗读,文本的脉理、文本的情怀,不可抗拒地涌入读者的大脑,成为阅读者内在的东西。这是形式主义的课文分析难以达到的。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感悟作品内涵  康德说过:“模糊的观念比清晰的观念更富有表现力。”这正是文学形象的魅力所在

4、。课文里所描述的一种情景、一件事物,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做出不同的解释,人们早已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诗无达诂”等精辟的言论指出了多种理解的存在。然而,目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或暗示,或引导,希望学生的理解能与某一观点相吻合。而这一观点往往是“教参”上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受意识形态的支配,刻板而乏味。  所以,对于任何文学作品,都必须让学生深入作品,坚持独立思考,通过自己的分析,理解其中的感情,从而自然地受到真善美的熏陶,获得艺术的陶冶。  三、弘扬人文精神,培养学生

5、文学素养  文学作品之于读者,无论是情感的熏陶、审美的体验或思想的启迪,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阅读不宜求短期效应。目前的文学教育表现得有些急功近利。在许多教师眼里,文学教材不过是传授知识、训练语言能力的“例子”3,不过是考试范围内的内容而已。教师更多想到的是各种考试可能从哪个方面、哪一段出题,怎样才能使学生不丢分。诚然,明确的阅读目的,对集中注意力、唤起意志行动、增强记忆力都有好处,然而,它也造就了一种内在和外在需要的被动阅读,一种急功近利的短期阅读。在这种阅读中,教师对文章的分析讲解影响甚至取代了学生

6、真实生动的阅读感受:完美的文体被忽视了,浑然的结构被肢解了,和谐的语境被破坏了,学生感受不到艺术的魅力和沉醉其中的乐趣。  功利性同样影响到课外阅读,经过长时间的呼吁,我们的学生尤其是那些“优等生”终于明白了阅读的重要性,于是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可是,他们的目的太明确也太急迫了:“如何通过阅读提高理解能力?”“积累哪些材料来帮助写作?”……他们从“百忙”之中,挤一点点时间来逼着自己翻书,遇到有利于自己的观点就双眼发亮,欣喜若狂,遇到对自己“帮助不大”的知识则视而不见,漠然置之。他们依照教师介绍的阅读

7、方法,试着对阅读材料进行内容或形式上的分析,揣测着种种可能的检测题。这样一来,读小说不以读小说的方式读,读散文不从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角度读,眼前没有了“全牛”“全羊”,有的只是从牛羊的肌体上肢解下来、失去了鲜活生命的“一枝、一节”。这样的阅读,何谈动情?谈何美感?所以,对于文学作品的教学,应力求让学生占有文本,在教师指导下读得更投入一些,更有情趣一些,更自由一些。在感受语言艺术之美的同时,发展思想,涵育情感,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和人文素质。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