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精思,含英咀华

熟读精思,含英咀华

ID:31159866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熟读精思,含英咀华_第1页
熟读精思,含英咀华_第2页
熟读精思,含英咀华_第3页
熟读精思,含英咀华_第4页
资源描述:

《熟读精思,含英咀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熟读精思,含英咀华  文言文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素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虽然文言文在现行的职高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不是很大,但所选的文言文都是千古流传的古代文学精华,对培养职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美好情操具有重要影响。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文言文教学太过单调、效率低下,一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不论是一味的熟读背诵,还是一味的讲解字词句的含义用法,都会使得学生总觉得“之乎者也”深奥难懂。多年的职高文言文教学实践使得笔者认为,南宋朱熹提出的“熟读精思”可以看作是古代语言教育方法的典范,即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熟读课文,做

2、到熟读成诵,也要静下心来仔细思考,要在人无疑处提出问题方算有功夫。下面,笔者以《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文为例,谈谈如何让学生在“弱语境”条件下学好文言,让学生完整地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文言文远离现代生活,缺乏语境。因此,熟读课文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要务。越是熟读,就越朗朗上口,逐步加深理解,让学生在“熟读成诵”中养成语感,最终达到成诵的程度。  1.通读以悟意  朱熹曾说:“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4。《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形式错落,屈伸自如,语言富有自然节奏感,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读懂、读

3、通生字,尤其是对多音字要在语镜中比较辨析,只有做到在读准、读通、读顺,才能让学生理解文章每一句话的意思。然后在学生默读、自由读、个别读、齐读等朗读形式中,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注意语感流动,把握语言的节奏、音调和情态,做到和诗人感情的巧妙配合。  2.朗读以悟情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在“语势文气”的背后,往往潜藏着作者情感的起伏。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文中,第一段以“瀛洲难求,天姥可睹”讲述了入梦之由,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让作者魂牵梦绕呢,于是便有了“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奇妙梦境。语

4、言之优美,用词之美妙,情感之丰富,是无法用现代文来代替的,正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些都需要学生能抓住关键词句做到深情并茂地朗读,才能理解其中大意,进而能读出气势、读出美感。  3.诵读以悟妙  “稚儿勤诵读,音节更琅琅。”清朝孙枝蔚在《无酒》诗中无疑道出了诵读文章的重要性。诵读是熟读的最高阶段,是帮助学生从现代社会的角度去感悟文言文所表述的思想感情,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的最好方法。例如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文中,“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飞”“送”两字用法超绝,“飞”字体现了

5、诗人远大的理想和对神人能飞的嫉妒,“送”字则体现了作者不为世俗名利,只愿成神的高尚品志。只有引导学生作进一步的深入理解,才能体会作者的妙意,品味此诗的妙不可言。4  二、读后静思考,潜心会本文  一篇古文或诗词虽然篇幅短小,却蕴含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和民族精魂,这些文章或议论、或叙事、或抒情,在经过千年锤炼之后,语言表现力非常强,它的优雅、他的音韵、他的凝练,无不具有古典的美,给人以无尽的暇想和思考,值得我们仔细欣赏玩味。  1.精心咀嚼文字,赏析古诗词的语言美  文言文用词惜墨如金,却节奏和谐、平仄错落有致,使得文言文的音

6、韵美、节奏美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可谓是字字珠玑。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自行咀嚼文字,唤醒学生沉睡的生活体验,去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文中,诗歌一开始就以瀛洲仙山为楔子和陪衬,又以极度夸张的语言描写了天姥的奇岸伟峻,不仅赋予了天姥山超现实的独特的艺术形象,又渲染了“梦游“的气氛,一笔两到。短短的四句话表现了诗人惊人的想象力,使我们不得不惊叹文言文语言的凝练之美。  2.展开联想想象,体会古词诗的画面美  有的古文简直是语言的仓库,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更是凝聚了人物的言行神思,已经达到了巧夺天工、出神入化的境地,如

7、果让学生读后静静思考,展开联想想象,一定受益匪浅。在《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并用词归纳文中所描绘的二幅图景的特色,即:月下清丽之景与天空盛大之景,从这二幅图景中结合自己的想象去联想文中所描绘的诗歌画面:天姥山的奇伟峻拔、天鸡啼鸣、熊咆龙吟、洞天石扉、金银台、鸾回车等,从实景、虚景、幻影的组合中再次品味诗的妙境。4  3.整体感知体验,领悟古诗词的情感美  每篇文言文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渗透着作者深沉的思想感情,古圣先贤的博大胸怀和非凡智慧对学生认识社会、思考人生、修身养性有着无穷的启迪。在《梦游天姥吟

8、留别》的一文中,作者以浪漫神奇的笔调写出了热烈奔放的激情和富于幻想的气魄,正是由于夸张、想象和神话的三位一体,就更能衬托出由梦醒后的徘徊失望引出的诗人内心的矛盾。文章通过抒情言志,以“仙宫两无从”揭示文章主题,衬托出作者鄙弃权臣贵戚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