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ID:31159905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7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1页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2页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3页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4页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课本中的知识,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本文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物理;能力培养;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255-01  在物理教学中,要注意设计和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并以相应的创造性思维熏陶,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1.教师要具备创新的教育理念  当今社会发展以知识创新为标志,对人的创新思维提出了较高要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

2、师比较注重学生的成绩,对学生的教育主要是传授知识。教学过程中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能是接受知识,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表现,创新意识也就无法培养。新课程标准下倡导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给物理教师带来了挑战,高中物理教师要随着时代发展进行思想观念的革新,要认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适当引导.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传授知识时,在对学生讲清楚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5  2.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  丰富的知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广泛的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动力。为提高学生学

3、习物理的兴趣,在课堂上经常介绍一些科学家成功的轶事,使学生了解科学家成功的艰难和喜悦。在课外能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进行研究性学习。针对物理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特点,教师根据学生已学的知识,结合相关学科知识,提出一些不同的主题,激发学生选题的兴趣,吸引学生申报不同主题下的相关内容。  3.重视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当前。培养创造性思维,教师主要关注的是创造动机和兴趣的培养,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缺乏足够的重视,如何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培养观察能力。对中学物理教学来说,观察能力主要是指:能有目的地观察,能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认识观察对象所发生的变化过程以及

4、变化的条件。在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与物理有关的现象非常多,如果能培养起学生随时观察物理现象的习惯和兴趣,尽管有些现象他们还可能不能解释,但仍能激起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3.2培养实验操作能力。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必须重视"实验操作",因此凡是教学内容能用实验操作的都安排学生去傲。不仅如此,而且还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也让学生实验操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3.3培养记忆能力。记忆力的强弱取决于注意力的强弱,在培养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上,还要在记忆方法的指导方面下工夫。5  3.4培养推理判断能力。主要是指根据已知的知识和所给出

5、的物理事实与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演绎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或根据已知的规律或理论经过推导论证,得出新形式的定理或推论;或应用必要的数学工具对问题进行推导,得到新的结论或公式,做出判断。  4.重视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教学  在高中物理课中,笔者以为应该实行探究式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笔者尝试了探究式验证的实验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在探究并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这节课时,探究和验证过程的教学设计如下:  4.1提出问题:互成角度的两分力跟其合力具有怎样的关系呢?  4.2学生分组探讨探究的方法。  4.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讨论结果,选定优秀方案。如验证性

6、实验方案:①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拉A至某点P。在纸上标出P点,记下拉力F的方向和大小。②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分别拉住两个细绳套,拉A至同样的位置P,在纸上记下两个力F1、F2的方向和大小。③过P点用统一标度作出F、F1、F2的图示。学生能设计好前三个步骤就非常好,接下来我们转换思想,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当学生明确实验目的之后,进行实验操作。学生完成步骤③,作完F、F1、F2的图示之后,我们没有按传统步骤,直接告诉学生力的合成遵循的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没有让学生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F2的合力F′5,而是引导学生将力的图示的三个力的末端相连,再观察图,看有何发现。学

7、生此时能发现连接之后得到的图形像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是引导学生探究的关键点所在,我们通过合理的引导,给学生创造条件,学生自己探索出是平行四边形。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享受探究成功的喜悦,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锻炼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探究过程:④引导学生将力的图示的三个力的末端相连,再观察图,看有何发现。在学生对合力与分力构成平行四边形有感性认识之后,再介绍平行四边性定则。之后进行下一步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验证过程:⑤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