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引导学生发现文学作品的美

谈引导学生发现文学作品的美

ID:31161228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谈引导学生发现文学作品的美_第1页
谈引导学生发现文学作品的美_第2页
谈引导学生发现文学作品的美_第3页
谈引导学生发现文学作品的美_第4页
资源描述:

《谈引导学生发现文学作品的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引导学生发现文学作品的美  一、引导学生发现文学作品中的美的理由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果学生感觉文学作品枯燥无味,就谈不上什么兴趣。只有引导学生发现文学作品中的美,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情,把阅读作为一种享受,学生才会自觉阅读文学作品从而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  二、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文学作品的美  (一)内容上的美  1.景美  景美实际上就同画家一样描绘美丽的图画,不同的是画家直接用颜料画,文学作品用词来代替颜料,读者通过词语的意思来体会出美图来。  例如,老舍在他的著名散文《

2、济南的冬天》中有这样的描绘:“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4  引导学生:文字中,我们从中可看出三点景美:一是色彩组合,老舍写到了“青黑”“白

3、”“蓝”“银”“微黄”“粉”等多种颜色,不同的色彩组合构成了不同色调的图画;二是景物搭配,“小雪”“矮松”“山尖”“蓝天”“山坡”“草”“落日”配合在一起写;三是线条勾勒整体,老舍所写的有“一髻儿”的白花,有“一道”的银边,有“一件”的花衣;还有“一点”山的肌肤,既有“点”也有“线”,当然也不缺少“面”,其线条和层次感是非常强烈的,明显的。  2.人美  人美,作者通过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揭示人物性格、品质和内在思想情感的美。阅读鉴赏者受到美的感染,美的熏陶,产生一种向善、向美的内驱力,达到人格逐渐完善

4、。  例如,《陌上桑》中关于秦罗敷之美的作者采用了侧面的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峭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我们都会感受到她的美貌无与伦比,但究竟是出水芙蓉,还是闭花羞月,是根据读者再造的不相同而得到不同的美。在再造想像的时候,读者会把自己经验中所有美人的特征汇聚在秦罗敷身而得到不同的形象美。  (二)形式美  文学作品的形式是指作品内部结构,表现手段和外部形态。作者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达到形式美的效果是很多的,如和谐美、对称美、均衡美、整齐划一美、错落变化

5、美、多样统一美等,从而给人以高度的审美享受。4  有的文学作品采用了结构相同或相似的段落来构成整齐划一的结构美,有的采用长短不一参差不齐的句子来构成错落有致的层次美。这方面在古诗文中较常见。例如《诗经》中的《关雎》就是整齐划一的结构美的代表。  有的文学作品大量运用修辞来表现内容也是一种美的形式。修辞是文学描写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法,也是一种描写技巧。在文学作品中,为了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除了运用富有形象的词语外,在用语上,多是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以此提高语言表达的形象性和表达效果。比如,鲁迅《故乡》中,对杨

6、二嫂的描写用了这样一个比喻:她“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这个比喻,把一个当年被人们称着“豆腐西施”式的人物,而今却剩下一幅可笑的形骸的特点表现出来,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年老色衰的女性那内心的苦楚。在作品中,作者对闰土的描写,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他“仿佛石像一般”,“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等。这一描写,让我们感受闰土深受物质和精神的折磨的结果,从而引起读者的反思。  (三)语言美  1.语言的个性美  语言个性美就是指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特征。语言描写是表现人物的主

7、要方法,俗话说“什么人说什么话,做什么事。”是我们了解一个人的主要手段,更是作者刻画人的主要方法。人物语言个性化,不但使人物语言生动活泼、新鲜多样,而且有助于塑造各种不同思想性格的人物形象。如:《水浒传》中鲁达“粗鲁”却是性急,并有“粗中有细”的特点。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明知镇关西己没有气息,逃走时却故意回头指着郑屠说:“你诈死,酒家和你慢慢理会。”4一头骂,一头大踏步而去。可见他机智过人,更可看出其粗中有细的性格特征,是很具人物个性的语言。  再有林黛玉的多愁善感,贝多芬的执着,鲁滨逊的积极乐观…

8、…这些人物,以他们的独特个性,使人领略其中的魅力。  2.语言的音乐美  文学作品中的音乐美,就是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的最高理想――“无声之乐”。现代文学作品中,很多作者会注意到声音的组织,不但用语言所包涵的意义去影响读者的感官,还能够调动语言的声音去打动读者的心灵,使语言产生音乐的效果。让读者读起来朗朗上口,得到音乐感的享受。  例如,朱自清的《春》有:“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