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传统节日,感悟千年文明

探寻传统节日,感悟千年文明

ID:31161602

大小:11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07

探寻传统节日,感悟千年文明_第1页
探寻传统节日,感悟千年文明_第2页
探寻传统节日,感悟千年文明_第3页
探寻传统节日,感悟千年文明_第4页
探寻传统节日,感悟千年文明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寻传统节日,感悟千年文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寻传统节日,感悟千年文明  传统节日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大历史文化遗产,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各民族人民情感、知识、智慧、伦理、道德规范的凝聚。我国的传统节日活动五彩缤纷,每个都蕴含着崇尚和谐的理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走进这些散发着浓郁芬芳的传统节日,感受和体验节日活动自身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从而在感受和体验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一、节日溯源  中国的传统节日沉淀了千百年的传统文化。这些节日蕴涵着人们特殊的情感内涵和文化价值需求。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厚广泛的民众基础。传统节日的习俗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传

2、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这些充分说明了民间崇拜和信仰是民间至高无上的精神情感。  1.春节  春节又叫做过年。民间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它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居海底,每年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老百姓个个怨声载道,恨声震地。这样一来惊动了天上的太白金星和地下的地王菩萨。太白金星和地王菩萨一商量,就派神农老祖到大地收“年”。神农手执打兽鞭,对准“年”的屁股就是一鞭,凶猛的“年”竟乖乖伏地不动了。神农奔上几步,一只脚踏在“年”头上,怒吼道:“9畜牲,你吃人无数,作孽极深,今天

3、你的末日到了。”说罢,从腰间拿下两片瓜钵,对准“年”就一合,比象还大的“年”竟一下被合在瓜钵里了。神农把装“年”的钵埋在地底下,临走时他再三叮嘱说:“这钵埋在地下,将来会长出瓜来,这瓜不能破,一定要说它不破。”后来,那个埋钵的地方真的长出瓜来,百姓就按照神农“不”的话音,把它叫成“北瓜”。神农除“年”的那天正巧是农历十二月三十日,百姓便把这一天叫做“过年”,即避过“年”和除去“年”的意思。这天将北瓜供在堂上,以示压邪,并敲锣打鼓,鸣炮张灯,以纪念神农老祖的功德。  2.元宵节  据史料记载,秦末就有“正月十五燃灯祭祀道教太乙神”(太乙:主

4、宰宇宙一切之神)之说,可见元宵节是从“敬神送年”这一民族风俗演变而来的。汉武帝时,“太乙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3.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纪念祖先的节日,是为了纪念晋国贤臣介子推,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扫墓。这一习俗相沿已久,据史书记载,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越来越发达和强固,远古时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了“五礼”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朝廷

5、的推崇使墓祭活动更为盛行。  4.端午节9  端午节的渊源有好多传说,但主要的是源于纪念屈原。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

6、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就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5.中秋节  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

7、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欧阳詹《长安玩月诗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魂圆,故曰中秋。”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祈求平安幸福、以月寄情的一种形式。  二、节日文化  活动一:对联9  在我国传统节日里都有对对联的活动。节日期间,我们到处都能看到那充满祥和喜庆的对联。对对联,春节最为壮观。有一个故事就是讲春节写对联的:  清朝某年除夕晚上,乾隆脱了龙袍,换上便服,走出皇宫禁院,到三街六巷看老百姓怎样过年。他走在大街上,只见家家户户挂彩灯,贴对联,放鞭炮,人人穿新衣,戴新帽,一派升

8、平景象。他走着走着,只见一户人家门口没有贴对联。轻轻敲开门,只见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儿,手里拿着一只正在纳底的鞋子。乾隆没客气就进去了。原来这是一个小鞋铺,炕上放着几双鞋,桌上放着大大小小的鞋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