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盆里的风信子

花盆里的风信子

ID:31175152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花盆里的风信子_第1页
花盆里的风信子_第2页
花盆里的风信子_第3页
花盆里的风信子_第4页
资源描述:

《花盆里的风信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花盆里的风信子  他一直不是个好学生,惹事生非,自由散漫,不学无术。老师们看到他就摇头,同学们也不待见他。为了让他少惹事,老师们对他说:“张星,这次考试,你可以不参加。”“张星,星期天补课,你可以不来。”那么,好吧,他乐得逍遥,整日里游东逛西,打发光阴。偶尔坐在教室里,也是伏在桌上睡觉。  新来的女老师,有双美丽的大眼睛。女老师特别喜欢花草,自己掏钱买来很多的花草装点教室。这个窗台上搁一盆九月菊,那个窗台上放一盆吊兰,教室被她装点得像个小花园。  那天,上课铃声响过后,他才拖拖沓沓进教室,却遇见女老师

2、一双微笑的眼睛。女老师手上托着一个小花盆,对他说:“张星,这盆花放在你旁边的窗台上,交给你管理,可以吗?”  他有些意外,一时竟愣住了。定睛看去,花盆里只有一坨泥,哪里有半点花的影子。女老师看出他的疑惑。笑吟吟地说:“泥里面埋着花的根呢,只要你好好待它,它会很快长出叶来,开出花来。”  他接下花盆,心慢慢湿润了,第一次有种被人信任的感觉。虽然表面上,他还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他极少再东游西荡,呆在教室里的时间,越来越长。他不再伏在桌上睡觉,他给那盆花松土,浇水。他的眼光,常不由自主地望向那只小花盆

3、,心里开始充满期待。4  春寒料峭的日子,那盆土里,竟冒出了嫩黄的芽。芽最初只有指甲大小,像羞怯的小虫子,探头探脑地探出头来。他忍不住一声惊叫:“啊,出芽了!”心里的欣喜,排山倒海。同学们簇拥过来,围在他的座位旁,和他一起观看。弱小的生命,在他们的守望中,渐渐蓬勃起来。三月的时候,葱绿的枝叶间,开出了桃红的花,一朵,再一朵。居然是一盆漂亮的风信子。  他激动地拉来女老师。女老师低头嗅花,突然微笑地问他:“张星,你知道风信子的花语是什么吗?”他茫然地摇摇头。女老师说:“风信子的花语是,只要点燃生命之火,

4、便可同享丰盛人生。”他没有吭声,若有所思地打量着那盆花。桃红的花朵,像燃烧着的小灯笼,把他暗淡的人生,照得色彩明艳。  他开始摊开课本,认真学习。本不是个笨孩子,成绩很快上去了。老师们都有些惊讶,说:“张星啊,没看出你这小子还有两下子呀。”他羞涩地笑。坚定的心,像窗台上的那盆风信子,慢慢地盛开了。有些疼痛,有些欢喜。  后来,他毕业了。由于基础太差,他没能考上大学。但他却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支点,租了一块地,专门种花草。经年之后,他成了远近闻名的花匠,培育出许多品质优良的花卉,其中,有各种各样的风信子。 

5、 【专项品赏】4  文章充满了令人感动的成分,文中的老师虽然着墨不多,但从张星的思想转变过程来看,这位女教师一定是一位心地善良、讲究教育方法的好老师,也是学生的一位知心朋友。是她改变了一个孩子的命运,她永远都值得尊敬。文中原本喜欢惹是生非的坏学生最终变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花匠,可谓是“浪子回头”,这其中也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潜力可以挖掘,只要找到自己的人生支点,人生就会从此不同。作者借用“风信子”将这一主题深刻地揭示出来。  咏物是为了咏人,物与人之间有着某种相似的精神,于是就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人与物巧妙

6、结合,文章就显得意蕴丰厚,主题也得到升华,这就是借物喻人。  一、借物喻人类文章追求立意的新颖、深刻、贴切。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在生活中捕捉与之相似、相近、相通的寓情物,以此作为表情达意的艺术形象。如果不能找到合适的借助形象,那就等于没有了主题。如上文中作者选取风信子作为形象,就与文章主题妥帖地结合在了一起。  二、捕捉寓情物外在的形后,更要挖掘物内在的神。借物喻人的文章,物是材料,是作者寄情托意的载体,写物是为了写人,描形是为了传神,所以我们既要描绘物外在的形态,更要突出物内在的特点,这是文章关键所在,

7、务必要具体生动。  【借鉴指津】  怎样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呢?以下三点供大家借鉴:  一、以物为线,展开联想。这个物,一般能形成比喻以及象征,从物的特征出发,将作文中心和物的特征联通,虚实结合,让文章达到情感和哲理的丰富与深邃。联想与物相关的人和事,找准物与情的最佳结合点。并通过合理的想象,将这些物人性化、丰富化,也就很容易写出佳作来了。就如上文中的“风信子”4,比喻对生活的热爱,作者由此展开,写出了张星的变化。  二、确定题材,细描特点。由事物的品格、精神联想到人具有相似的品质是这类文章写好的关键,

8、所以进行细致观察,写出事物的特点尤为重要。这里所说的特点,就是所借之物那种喻人的品格,要重点理解,重点去写。如上文中写最初“花盆里只有一坨泥”,后来在张星的照料下“冒出了嫩黄的芽”,再到“开出了桃红的花”,这个过程写得细致生动,文章的喻意就明晰了:只要充满希望,只要努力,就会有精彩的人生。  三、自然过渡,揭示道理。从所借之物到所喻之人要过渡自然,不能勉强凑合。把事物的特征和人的品德、精神,或思想、情感有机地联系起来。要在前面描绘事物的基础上,由事物固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