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中的现实

幻想中的现实

ID:31175210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幻想中的现实_第1页
幻想中的现实_第2页
幻想中的现实_第3页
幻想中的现实_第4页
资源描述:

《幻想中的现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幻想中的现实  摘要:十八世纪英国讽刺作家乔奈生?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与我国清代李汝珍的《镜花缘》虽产生于不同时代,但却在主题、体裁、写作技巧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试从写作技巧方面比较这两部作品。  关键词:写作技巧比较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019-01  英国杰出的讽刺小说,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下称《游记》),写于18世纪20年代,而中国封建社会最末一部百回优秀长篇,李汝珍的《镜花缘》完成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可见两书产生的时间相去半个多世纪,也是各

2、自按照本民族的文学传统的源流而独立创作的,但有趣的是它们却打破了时空界限,在内容主题、体裁选择、创作构思及艺术手法等方面呈现不谋而合的相似。美国《科得尔大百科全书》(1979年版,385页)就曾说:“《镜花缘》是中国式的《格列佛游记》。”  《游记》与《镜花缘》都产生在一个新旧交替复杂深刻的历史背景下。斯威夫特生活的时代正是英国1688的“光荣革命”后英国社会矛盾重重的时期:人民与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宗主国与殖民地的矛盾。而李汝珍生活的清代乾嘉年间,正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时期。这些相似的历史条

3、件造就了这两部作品在思想内容、批判锋芒、理想追求及艺术表现方面的一致性。4  二者都通过讽刺和滑稽的形式来表达严肃崇高的思想主题,在抨击黑暗现实时都把讽刺作为揭发社会恶习弊端的重要艺术手法,不但使人发笑,而且促人深思,使人感到讽刺对象的荒谬绝伦,可鄙可恶。  1幻想与现实的统一  幻想与现实的统一,虚构和真实的统一,造就了这两部作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风格特色,从而收到高度的讽刺艺术效果。《游记》是以主人公格列佛医生个人游记出现,表面上写的是航海生活,却并不是简单地仿作航海文学,而是执意抨击他所认为的人类最为邪恶的东西;从国家制

4、度、党派黑幕、宗教法律、殖民政策等诸方面,批判了贵族资产阶级统治下的英国社会现实,表达了自己的理想主张。其中的大人国、小人国、马国都是作者创造出来的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世界。而根据我国神话书《山海经》铺衍而成的《镜花缘》则是假托初唐武则天时期的历史故事,叙述唐敖遨游海外的经历,展开对三十多个幻想国家的风土人情和形形色色的虚构人物的描写,以讽刺现实,表达社会理想。这两部作品虽然以讽刺为主要艺术手段,使作品诙谐,但又遵循真实是讽刺生命的原则,虚构情节与幻想世界都有现实社会的基础,具有真实感,讽刺中包含着深刻的社会性主题。  2用夸张

5、的技巧和漫画的笔法,将现实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丑恶现象“放大”出来4  首先是对人物形象的夸张,故意把他们缩小或放大,使他们显得特别荒诞不经,目的在于把这些人物的特征更集中凸出地刻画出来。在两部作品中都描写到了巴掌大的小人,山一样的世人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畸形怪状的“人物”,有时甚至是漫画式的描写,例如斯威夫特描写的“耶胡”(Yahoo),勒皮他人,李汝珍笔下的“方人”等。斯威夫特的人物外形的夸张,是按比例地夸大或缩小,即按一定的大小尺寸来整个地描摹他们的身材面貌以及周围的环境等,使小说世界与常识世界相衔接,说服读者在一定程度上接受被

6、描述的景象的合理性和可信性;李汝珍的夸张则是以神似为主,往往突出人物中的某一部位加以夸张,如豕喙国人的一张猪嘴,聂耳国人的一双长耳等等,追求的是生动性。经他们夸张的讽刺现象都具有更强烈的典型性。  其次是对事件本身的夸张。斯威失特把小人国中分党结派,宗教纷争的起因夸张为高低鞋跟的十分之一的差别而引起的,把升官进爵的标准夸张为在离地面十二英寸的绳子上比赛跳跃。这些都是借以表现国内那些腐败丑恶的社会弊端。而李汝珍则精彩地描写了淑士国酒楼上腐儒同唐敖三人的对话,其中夸张地用了五十四个“之乎者也”,甚至连酒楼的酒保也说酸话咬文嚼字。再有

7、对秦小春、林婉如在发榜前后“忽而大笑”,“忽而大哭”的精神失常的夸张描写,淋漓尽致地讽刺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精神摧残和心灵迫害,使读者对不合理社会中的现象产生强烈的共鸣。  从讽刺的尖锐程度及其所产生的社会效果来看,斯威夫特超过了李汝珍。高尔基称赞他是没有“向现实讲过肯定的和崇高的‘是’的伟大作家之一。”鲁迅认为某些被人看得“很平常,以为不足介意的”材料,“假如到了斯威夫特或者果戈理的手里,我看是准可以成为出色的讽刺作品的。”  但这两部作品并不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作品的主人公形象没有得到着力的刻画,而仅仅是用来贯穿情节,联系脉

8、络的“活”4线索。作品许多地方并不是用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故事情节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是直接议论,相对削弱了作品的写作技巧。  虽然说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和李汝珍的《镜花缘》并不是处于同一国家民族中,但都以相同的方式折射着他们所存身的社会,以夸张渲染时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