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村寨的乡村旅游开发前提

苗族村寨的乡村旅游开发前提

ID:31189607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苗族村寨的乡村旅游开发前提_第1页
苗族村寨的乡村旅游开发前提_第2页
苗族村寨的乡村旅游开发前提_第3页
苗族村寨的乡村旅游开发前提_第4页
资源描述:

《苗族村寨的乡村旅游开发前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苗族村寨的乡村旅游开发前提  【摘要】少数民族文化对异地他乡的旅游者来说,神秘而遥远。把少数民族文化作为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利用,不仅带动着农村经济发展,也是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具备良好的村寨旅游开发条件。如果充分认识民族文化的价值,加以合理的开发和宣传,就能实现文化交流、经济发展、扩大就业、脱贫致富等多重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苗族文化;村寨旅游;开发;前提  中图分类号:G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500(2014)03-0113-01  文化与旅游的关系甚为密切,特色文化是旅游发展的要素,而旅游本身也是一种大规

2、模的文化交流。在文化消费日益盛行的今天,以少数民族文化为载体的村寨旅游越来越受到旅游者欢迎。独具特色的苗族文化,是当地村寨旅游开发的优势资源。  一、小水井村和芭蕉箐村的村寨旅游开发比较  小水井村和芭蕉箐村都位于昆明市区附近,是两个高海拔地区的苗族自然村,同属大花苗支系。具体情况见下表:  二、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旅游开发前提4  综上可知,两个村寨都具有一定的旅游开发条件,民族文化保存完好,宗教信仰状态类似。但小水井村的唱诗班近年来声名鹊起,成为闻名遐迩的苗族文化旅游名村,芭蕉箐村却鲜为人知,原因主要在于:  旅游地可进入性。小水井村2007年已铺设柏油路面柏油

3、路面拥有非常好的旅游资源,但是由于为完好,宗教信仰状态也大体相同,且更接近客源地。而如今,芭蕉箐入村路面尚未硬化且距离公路较远。步行进入村寨约1小时,开车约20分钟,山高坡陡,非常不便。不同的是,政府“打造小水井”政策确立,资金涌入,完善了配套设施,降低着游客出行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提高了旅游地可进入性。  决策科学。村民领导集体的思维方式对当地旅游开发影响颇大。小水井村的领导集体思想较为开放,愿意接受外来文化,不仅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展演队伍,而且鼓励年轻人走出村舍,把苗家文化传播出去。相比,芭蕉箐村的村民就略显保守。教会长老、执事拒绝对外开放,不愿意接受各地演出

4、邀请,世代生活在芭蕉箐的村民很少走出大山,外界也很少听过芭蕉箐里的圣歌声。  村民配合。就两个村寨的旅游资源看,核心吸引力都源于基督教唱诗班。小水井村的唱诗班发展迅速,不少村民因外出演出增加了收入,开阔了眼界,加强了对外交往。这些显性或隐性的获益使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唱诗班。经过培训,唱诗班的唱诗水平、展演能力日益增强,形成良性循环。相比,芭蕉箐教会人心不齐导致的分裂,对旅游开发有直接阻碍作用。2003年,部分成员从三自教会分裂出来成立了家庭教会,唱诗班也因此支离破碎。一时间,芭蕉箐唱诗班人才流失严重。据石桥村委会杨书记介绍,芭蕉箐唱诗班唱诗水平曾一度受到政府认可,

5、策划打造芭蕉箐品牌,但村中社会矛盾突出、人心涣散,意见不统一,因此错失了良机。4  有效宣传。芭蕉箐村拥有非常好的旅游资源,但宣传跟不上,很少为人所知。小水井唱诗班自成立以来,参加过许多大型演出和比赛,媒体纷纷宣传报道,他们不仅被邀请到更多的地方演出,而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游客慕名而来。据村民介绍,每周都有游客到小水井村观看唱诗展演,而芭蕉箐村除了维持日常教会的唱诗活动外,没有对外展演活动。除了过来帮工和探亲访友的村民调查以外,几乎没有人到村里来。  尽管小水井村在村寨旅游开发中有诸多经验可供借鉴,但限制因素也不可忽视。第一,小水井村的旅游产品单一,除了基

6、督教唱诗班的展演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特色资源;第二,小水井村周边缺乏景区组合,无法依托其他景区带来客源,很难“搭便车”;第三,基础设施不健全,商业化水平较低。目前,小水井村除村民自己开设的小卖部、农家乐和简易书店外,别无其他配套服务。这使小水井村的旅游客源主要以散客为主,没有接待大型团队的能力。  三、结语  在村寨旅游日趋市场化的今天,少数民族不可避免的卷到市场竞争的浪潮中来,他们并没有与市场脱节、自我封闭,而是在不断的市场调适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经济带来的变化,对苗族而言,与其他民族无异。打造民族文化旅游品牌,一方面需要政府扶持,加强宣传监管,保护和完善少

7、数民族文化传承制度。另一方面,提高村民素质,培养村民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亦为重要。比如,鼓励当地村民穿戴民族传统服饰、苗族妇女盘头,过传统节日,习承民族语言,在唱诗班内部建立口传艺术传承机制等,不仅能强化苗族身份认同,还能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4  参考文献:  [1]何明,钟立跃.基督教信仰下的少数民族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研究――以云南三个苗族村寨调查研究为例》,[J].学术探索,2007(5).  [2]吴晓:《圣歌里的芭蕉箐》,[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3]钟立跃:《圣诞树下的小水井》,[D],《走向市场的民族艺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

8、11:2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